阿塞拜疆天然气输欧“壮志”难酬


在俄乌冲突刚刚爆发,欧洲急需天然气的当口,阿塞拜疆政府曾宣布,该国2027年年底输欧天然气将翻番,达到每年200亿立方米。但如今两年过去了,虽然阿塞拜疆天然气出口一直保持增长,但离实现当年的目标仍相当遥远,近乎无法实现。笔者认为,阿塞拜疆输欧天然气的困局在于,在其尴尬的地理位置前提下,阿塞拜疆未重视天然气出口的机动性建设,无法将天然气资源转化为高度机动的液化天然气(LNG)外运,只能坐失市场良机。

ImageFetcher.jpg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阿塞拜疆天然气出口总量达到14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7%,其中78亿立方米天然气出口至欧洲,占阿塞拜疆天然气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阿塞拜疆宣布,今年输欧天然气总量有望接近130亿立方米。可以看出,阿塞拜疆已基本不可能实现两年前提出的目标。

阿塞拜疆输欧天然气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表面上看,阿塞拜疆本国天然气田投资不足,但投资不足的原因又在于外运的困难。目前,阿塞拜疆目前的输欧天然气管道运力不足以支持年输气200亿立方米。这条管道自阿塞拜疆进入格鲁吉亚,再进入土耳其,最终进入欧洲。目前,阿塞拜疆的欧洲天然气买家是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匈牙利、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听上去很多,但其人口和经济总量加起来也比不上德国一个国家,其油气企业也无力为管道扩能。除此之外,阿塞拜疆是内陆国,根本就无法将天然气装船海运,只能先运到格鲁吉亚或土耳其装船。阿塞拜疆的问题并不在于管道气或LNG,而是在于该国在依赖外输管道气的情况下,没有与土耳其和格鲁吉亚进行充分磋商,轻视了天然气市场的机动性。结果是,涉及各方在市场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无法确定阿塞拜疆管道扩容的可行性,不可能主动跟随阿塞拜疆投资跟进管道建设,使得阿塞拜疆的豪言落空。

笔者认为,天然气作为能源转型的关键过渡商品,其需求仍然有可能发生局部的大幅波动。不管是输出地区还是输入地区,都应该密切关注市场情况,准备切实可行,且能够符合各方利益的机动性应急规划,防止出现局部的天然气短缺情况。

相关推荐

两大化工巨头相继宣布:退出

日本化工企业的战略转型在加速推进中。短短两天时间,两大化工巨头三井化学和旭化成相继宣布,退出旗下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业务。5月26日,三井化学宣布,决定退出其全资子公司下关三井化学生产的三氟化氮业务,将....

2025-05-29     中化新网

BP被收购可能性有限

一段时间以来,国际石油巨头英国石油公司(BP)业绩低迷,股价持续下滑,引发其或被收购的传闻不断。

2025-05-26     中国化工报

中拉项目合作跑出“加速度”

​5月13日,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

2025-05-26     中国化工报

化工业净零排放发展有所滞后

目前,全球碳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喜忧参半。

2025-05-26     中国化工报

BP成多家石油巨头潜在收购目标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6家大型能源企业正在评估收购英国石油公司(BP)的可能性。消息人士透露,除备受关注的壳牌外,埃克森美孚、雪佛龙、道达尔能源、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以及大宗商品交易商维多公司均对B...

2025-05-26     中国化工报

高盛:特朗普希望油价在40至50美元之间

近日,高盛分析师团队在分析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有关油价的言论后表示,特朗普希望每桶原油价格在40美元至50美元的区间。

2025-05-26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