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同时废止。
《预案》适用于党中央、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工作,指导全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突发事件,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其中,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生产经营单位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交通运输、海上溢油、公共设施和设备、核事故,火灾和生态环境等。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4级。
《预案》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协调指导本领域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承担相关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综合协调工作。其中,公安部负责协调处置社会安全类重大突发事件;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应急管理部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生态环境部负责协调处置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央网信办负责协调处理网络安全、网络数据安全与信息安全类突发事件。
《预案》要求,坚持从源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政府应当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将安全风险防范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按规定组织对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传染病疫情、生物安全风险等进行调查、评估、登记,加强风险早期识别和信息报告、通报。各地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公共安全形势分析,必要时向社会通报。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实行中央、地方分级指挥和队伍专业指挥相结合的指挥机制。必要时,由国家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者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新成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协调应对工作。
《预案》特别指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综合性常备骨干力量,应当加强力量体系建设管理。各部门和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和实际需要,依托现有资源,加强本行业领域专业应急力量建设。
同时,加强突发事件应对管理科技支撑,注重将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和新药品等应用于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健全自上而下的应急指挥平台体系,推进立体化监测预警网络、大数据支撑、智慧应急、应急预案等数字化能力建设,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值守、信息报送、视频会商、辅助决策、指挥协调、资源调用、预案管理和应急演练等功能。
连日来,延长石油榆林煤化公司以“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保安全”为主题,积极围绕双重预防机制、三管三必须等内容组织开展安全环保知识竞赛,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安全环保知识的热潮,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
5月10日,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第六次会员大会暨第六届一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投票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负责人,郎红旗当选会长,朱建民等21人当选副会长,辛晓当选副会长兼秘书长。
教育事业是新知识、新科技、新思想的摇篮,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高地。在5月10日举行的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第六次会员大会暨第六届一次理事会会议上,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郝长江在回顾2019—2024年化工...
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当日,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举行“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知识发布会,普及地震安全知识,介绍防震减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