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国内PVC市场继续探涨,目前华东地区电石法产品价格接近7500元(吨价,下同),乙烯法产品也迈向8000元大关,创3年新高。
在笔者看来,近期西北地区装置集中检修,国内供应收紧,而下游房地产需求见好,同时欧美装置开工不稳,外盘价格拉涨,多重利好推动PVC市场上行。
供应方面,受疫情影响,今年PVC新增产能有限。原计划投产的近500万吨/年装置多数延期。据统计,截至10月底,仅有青岛海湾化学40万吨/年乙烯法PVC和中泰化学10万吨/年糊树脂装置顺利投产。年底之前万华化学40万吨/年装置投产的可能性较大,其他新装置多存在不确定性,预计今年新增产能或在100万吨附近,年增长不足4%。
除了疫情的影响之外,国家对PVC项目的限制也是产能扩增迟缓的原因之一。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PVC总产能约2600万吨,其中糊树脂产能120万吨,自给率达到99%,产业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此外,部分老旧装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事故频发,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不好影响。为此,2019年4月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年产能20万吨以下的电石法PVC和30万吨以下的乙烯法PVC做出了明确限制,因此产能扩张放缓。
需求方面,尽管传统淡季即将到来,但在年前的购物旺季的加持下,PVC行业淡季不淡,尤其是终端房地产市场对管材和型材的需求较为强劲。此外,进入冬季之后,北半球气候变冷,疫情方面仍需严阵以待,PVC糊树脂的价格居高不下,对PVC期现货市场都具有一定的支撑。
进出口方面,海关数据显示,1~9月我国PVC进口量达91.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61.8%;1~9月出口量为36.9万吨,同比下降17.8%。去年10月底,我国对美国、韩国、日本PVC的反倾销到期,导致今年PVC进口量增长显著。今年国庆前后,商务部发布对美国PVC进口开始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反倾销政策或使四季度进口量减少,给国内市场带来支撑。
整体来看,目前PVC价格已创下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后市继续拉涨的动力稍显不足,待此波装置检修结束,市场或有窄幅回调预期。但从后期供需来看,市场抗跌性较强,价格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也不大,PVC年前或将维持高位整理态势。
3月份以来,国内聚氯乙烯(PVC)市场继续呈量减价弱走势。PVC市场连续低位整理态势已近9月有余,虽然3月下旬曾短暂抬头回暖,但基于当前下游低需求、企业高库存、市场低参与等特点,业内普遍认为,短期...
第一季度,北元集团化工分公司PVC树脂完成计划产量的108.19%、烧碱完成计划产量的106%,分别较计划超产25691.3吨、12661.55吨,创出历年一季度主产品产量新高,同时主产品关键消耗...
3月6日,天原股份发布公告,该公司控股子公司天亿新材料拟新增5条生产线,建成4.5万吨/年绿色高性能聚氯乙烯(PVC)改性材料项目,对公司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
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由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简称《指标体系》)将于3月15日起正式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