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德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岳阳。经过多年发展,昌德现已形成“资源综合利用+化工新材料”的一体两翼业务格局,是己内酰胺副产物综合利用领域的龙头企业,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月21日,《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化工高端产业智库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调研组来到昌德,通过参观访问、座谈交流等形式调研,探寻企业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故事。
解决生产痛点 致力发展绿色化工
多年来,昌德精耕细作于己内酰胺副产物综合利用,有力支撑“补链、延链、强链”,助力己内酰胺产业绿色化改造、化工园区循环式发展。
己内酰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副产物成分复杂,若进行焚烧处置既是一种资源浪费,又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痛点,昌德研发出一系列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利用副产油生产环氧环己烷、正戊醇;利用工业副产物生产水泥生料助磨剂等。这些技术将原有的己内酰胺副产物焚烧处置转化为资源化利用,减少温室及有害气体排放。
经过多年的研发与实践,昌德现已实现己内酰胺双工艺全三废综合利用。目前,公司已与多家己内酰胺生产商配套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合计产能约占国内己内酰胺总产能的38.6%,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如今,昌德已成为己内酰胺副产物综合利用领域的龙头企业,是己内酰胺行业的“配套专家”。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认定,2019至2021年昌德己内酰胺副产物综合利用规模持续位居行业第一,技术实力和行业地位突出。
补齐行业短板 着力打造特色产业
昌德在实践中发现: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聚醚胺的国内企业数量较少。
短缺就有商机。昌德集中优势资源和科研精锐力量推动技术攻关,先后掌握了临氢胺化生产环己二胺、聚醚胺工艺技术,以环氧丙烷为原料生产聚醚多元醇的烷氧基化技术,构建了完整的“环氧丙烷一聚醚一聚醚胺”产业链,形成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2019年底,昌德依托中石化环氧丙烷装置,实现临氢胺化技术成果落地转化。2020年,经过持续试产和工艺优化,昌德成为国内少数掌握聚醚胺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
2023年,公司建成3.5万吨/年聚醚胺工业装置,该装置实现了一步法连续氨化生产聚醚胺。至此,公司聚醚胺产能提升至4.5万吨/年,已成为国内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固化剂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搬出新天地 实现“三个升级”
昌德老厂区位于岳阳楼区,被纳入了湖南省城镇人口密集区及沿江危化企业搬迁目录。在各级政府和公司的共同推动下,决定将老厂区搬迁至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项目投资3.9亿元,于2023年3月启动土建施工,2024年春节后陆续投产。
昌德秉持“绿色、特色、出色”发展理念,搬迁项目实现了“三个升级”。绿色升级——新厂区的投产既破解了“化工围城”“化工围江”的局面,降低了安全环保风险;又积极采用节能、减排等绿色新工艺,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实现了“三下降”。技术升级——企业技术向高端化迈进、产品向多元化迈进、配套向系列化迈进。结构升级——丰富了品种结构,提升了产品品质,扩大了产能规模。
“搬”出一片新天地。通过搬迁,昌德的一批新生产技术在搬迁项目中成功实现了转化;形成了从醇到胺、醇到腈、烯到环氧、环氧到醇醚、酮到醇等5条产业链;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28.5万吨的产能,比原来增加89.2%。
通过搬迁改造,昌德进一步巩固了在己内酰胺副产物综合利用领域的“单项冠军”地位,推动企业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进一步提升全员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5月21日下午,河南开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组织开展火灾警示宣传教育月专题培训,现场约90余人参加培训。
“急救等得起吗?当意外突发时,抓住心脏急救的‘黄金四分钟’,就是抓住生命最后的机会……”5月22日,一场特殊的“生命必修课”在东北销售公司举办。50名员工在严格培训和考核后获颁红十字救护员证书,至此该...
“真是太方便了,以后再也不用专门来加能站开票了!”5月22日中午,湖北宜昌城区张先生在中石化万寿桥站加完油后,在员工的指导下登录易捷加油APP开具了一张数电发票,亲身体验了数电发票的便捷。
5月21日,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宇科能源(深圳)创始人刘科一行到访鹏飞集团,与鹏飞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郑鹏围绕利用“煤炭微矿分离与新型肥料全生命系统减排技术”对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