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南京工业大学金万勤教授团队在分离膜领域取得新进展,采用固态溶剂法制备出超薄超高掺杂量的混合基质膜。该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上。
据介绍,膜技术具有分离能耗低等优势,但其发展普遍受限于渗透性和选择性的制约关系,将高性能无机填料掺杂在聚合物中制备混合基质膜,有望突破这一瓶颈。然而,面临填料团聚和界面缺陷的重大挑战,混合基质膜仍未大规模应用。
金万勤团队是国际上较早开展混合基质膜研究的团队之一。“我们提出将聚合物作为固态溶剂,溶解填料的前驱体并将其涂覆在多孔载体表面形成超薄膜层,而后将聚合物中的前驱体原位转化成填料。”南京工业大学陈桂宁博士介绍。区别于传统的“合成填料—分散填料—填料与聚合物混合”制备混合基质膜的复杂工艺,该方法仅需在聚合物中溶解高含量前驱体,即可实现高含量填料的均匀超薄化掺杂,同时以填料为主体相的新型混合基质膜结构有利于填料之间形成贯穿孔道,为分子提供超快传输通道。
实验表明,采用固态溶剂法制备的混合基质膜厚度仅为50纳米,填料掺杂量高达80%以上,实现了膜渗透性和选择性数量级的提升。基于超薄膜层和填充的贯穿筛分孔道,该混合基质膜表现出类无机膜(纯填充相)的优异分离性能,氢气/二氧化碳分离性能高出现有聚合物膜和混合基质膜1~2个数量级。
“固态溶剂法主要依靠聚合物膜的加工制备技术,因此易于放大制备成超薄的平板型和中空纤维型混合基质膜。”南京工业大学刘公平教授说,该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填料和聚合物基质,表现出良好的规模化制备前景与膜材料普适性。
“研究首次从实验上证明了超薄超高掺杂混合基质膜的可行性,也为发展基于纳米材料的超薄分离膜及功能涂层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技术基础。”金万勤介绍。该混合基质膜在碳捕集等过程极具应用潜力,有望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施。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资助下,该团队正在开展混合基质膜的放大制备与应用技术研究。 (朱琳)
两江之滨,初冬的泸州凉风习习,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里的气氛却格外热烈。第十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此刚刚落下帷幕,来自全国25个省区市的158支队伍参赛,366名能工巧匠在这里汇聚一堂...
“新药研发出成果很难,要把成果‘变现’更难,但我们要做科技高峰的攀登者。”近日,中国科学院新晋院士,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常俊标这样说。 30多年来,常俊标围绕药物创新中的科学问题和前沿技....
近期,榆炼联合四车间20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完成加热炉燃烧器金属软管硬连接改造,解决了金属软管频繁泄漏问题,提升了加热炉重点危险部位设备本质安全水平。
9项科技成果、3家科技创新先进单位、2个新增优秀科技创新平台、9名科技创新人才和突出贡献专家……在山东能源集团第二届科技大会上,新材料公司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受到表彰。 山东能源新材料公司成立以来...
今年以来,广州石化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充分发挥产研优势互补作用,持续推进催化剂国产化技术攻关,在满足产品质量、装置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提升3号聚丙烯装置催化剂国产化水平。
12月6日,在吉林石化炼油化工转型升级40万吨/年乳液法ABS装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安装ABS成品包装库的侧立板。截至目前,该装置设计出图的桩基施工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成品包装库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