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塑料管,经得住150℃高温考验

  说起塑料管,大家都不陌生。“日常使用的塑料管,长期使用温度大都不超过100℃。我们最新研发的塑料管,可以长期在150℃的高温环境中使用。”1月24日,山东能源新材料公司山东方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晓华自豪地说。

  在他身后,偌大的车间里,不同型号的塑料管材正源源不断地“走”下生产线。繁忙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

  走进方大新材料办公楼一楼,由山东能源集团命名的“王晓华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及材料化学分析、理化性能测试等实验室依次排开,工作人员有的在测试高分子材料的熔指,有的在进行管材耐压试验。

  20多年前,方大新材料还是个型材厂,主营业务是生产门窗框架,另外还有一条生产室内饮用水管的生产线。随着门窗型材市场日渐饱和,他们打算将重点转移到管材生产上。

  “民用水利、市政管道的附加值低、入行门槛低、技术含量低,市场和发展空间有限;公司接触较多的煤矿等工程领域,井下大量使用的钢管笨重且易锈,企业有寻找替代产品的需求,而工程用特种塑料管道完全可以满足上述需求。”高分子材料专业出身的王晓华和同事们经过一番调研,很快就确定了公司发展的方向。

  然而,想要生产工程用特种塑料管道,需要对塑料进行改性处理,也就是在通用塑料的基础上,添加合适的助剂、填料等,经过填充、增韧、增强等手段加工改性,提高塑料材料在阻燃、强度、抗冲击、耐老化等方面的性能。

  如何破解技术难题成为关键。方大新材料成立了课题小组,一边查阅大量资料,一边进行原材料配比试验。历时两年,一批力学性能优异且阻燃抗静电的聚乙烯双抗料配比成功,国内第一根矿用管材成功产出。

  目前,方大新材料已研发出5个系列上千种型号的矿用管材,应用于国家能源、陕煤化工集团等企业,并远销海外。该公司还拥有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热塑性高分子功能材料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获得20余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在此基础上,方大新材料在进一步拓展市场、开发综合管网智能在线监测系统的同时,瞄准油田、海水淡化和高端化工等领域的特种管道研发,不断开展阻燃导电、增强、耐温、耐磨等管道特殊性能的改性实验。

  油田产区随处可见的“磕头虫”抽油机,其抽油活塞和管道大多为特种钢材质,易磨损,更换成本高,也影响油井生产效率。方大新材料研发的用来充当油管内衬的超高聚乙烯管,不仅耐磨性是传统油管的10倍,还使抽油机使用成本降低了80%,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大型油田企业的欢迎。方大新材料由此迅速打开了油田专用特种管材的新市场。

  抽油机提取上来的原油,其温度大约在100℃,如果温度过低,原油就会变黏稠,进而流动性会降低。方大新材料已经针对油田的需求,研发出一种特种管道,维卡软化温度达到了150℃以上。目前,样品已经通过第三方机构检测,预计春节后即将投入试用。

  做实传统矿用管材存量优化,每年营收增速20%以上;聚焦油田领域,围绕油田的耐温耐磨管道开发应用做好增量跨越;做好大口径的海水淡化、核电工业输出管网应用开发,并将氢能的输气管线研发作为长远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将方大新材料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特种工程管道综合服务商。”王晓华的话语里充满了自信。

相关推荐

国内最大单体产氢量3000Nm³/h水电解制氢装备下线

5月17日,国内最大单体产氢量3000Nm³/h水电解制氢装备下线仪式暨“氢动未来”氢能产业发展大会在河北省邯郸市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简称七一八所)举办。“此次下线投用的制氢装备,突破了多项前...

2024-05-17     化工新闻纵览

产学研一体共育新质生产力——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之实践

  新质生产力由创新起主导作用,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在近日举行的第七届石化联合会与重点高校科研工作交流对接会上,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程道建表示,国...

2024-05-17     中国化工报

高端聚烯烃材料的“探路者”——记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曹育才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在我国聚烯烃材料领域,有一位“响当当”的行业领军人才,他就是上海华谊集团高级技术专家、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曹育才。  有人说,在他身上有“宝剑锋从磨砺出,...

2024-05-17     中国化工报

换剂升级改造提效率   

  “混合脱氢装置利用了消缺机会,不仅更换新催化剂,还进行了科技甩头工作,经过一个月的运行,工况良好,确保了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5月6日,延安石油化工厂轻烃中心负责人王煜说。  据了解,该厂30万...

2024-05-17     中国化工报

5项管道储能科研成果获专利

  5月9日,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简称管道设计院)5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

2024-05-17     中国化工报

吉林石化重载膜装置以科技提速国产化进程

 5月16日,吉林石化联力公司视频会再传佳音,在固化重载膜产品180微米降至170微米成功应用经验基础上,继续实施薄膜厚度由170微米降至165微米减薄技术攻关,取得明显成效。据测算,仅此一项,全年可...

2024-05-17     石油化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