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4+1’气体监测仪在轻烃球罐罐底联动报警,检测含有60%可燃气体,气体监测仪发出正常报警。”6月18日,在中国石化西北油田雅克拉集气处理站内,一场装置气体监测演练正在进行。这是该厂强化气体监测,确保装置安全的又一举措。
“4+1”气体检测仪由4个移动警戒桩和一个便携式手持监测仪组成,通过应用无线智能监测技术,实现气体检测仪与网络连接。该检测仪可快速检测出7种有毒、有害、可燃气体的浓度变化,检测范围15米,信号传输达300米,全天候精准检测报警,保证现场作业效率和人身安全。
雅克拉采气厂是西北油田天然气开采主战场,年产天然气9亿立方米。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该厂强化气体监测工作,重点防范气体泄漏风险,确保装置安全生产。
为加强装置气体监测和风险预知报警,该厂开展固定式气体监测仪适用性专项评估,结合气体种类、密度、可燃性等不同特性,精准设置气体报警参数;全面排查气体监测仪灵敏性,按照气体监督标准和报警浓度范围,精准布控气体监控点,实现了24小时监测装置,全覆盖监测装置气体风险点。目前,他们共在4个集气处理站内,安装固定式硫气氢、可燃气、甲醇气体监测仪181个,分别布控在塔底、球罐区、压缩机组等装置区域。
近日,由吉林石化公司科研团队研发的“高强型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通过公司评审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鉴定,标志着该公司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T700级大丝束碳纤维技术,填补了国内高强中模型大丝束碳纤维产品空白。
今年以来,“反内卷”成为我国制造业的焦点话题,碳五碳九石油树脂产业也不例外。目前该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阵痛期,迫切呼唤“反内卷”及转型。
7月11日,记者从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近日,其投资的国内规模最大溴素生产项目——曹妃甸钢电园区电厂冷却海水绿色高效利用年提溴30000吨项目在河北唐山正式落地。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世界首位的当下,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欧盟绿色壁垒、国内资源供应链风险、回收市场乱象正侵蚀着产业根基,成为其发展道路上的“三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