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在中原储气库群文23储8-4井施工现场,中原油田技术监测中心技术人员正在对该井液面进行测试。连接井口的新装置——套管井口转接装置由该油田自研,目前正在在测试注采井液面过程中被推广应用,对于提高储气库采气井液面测试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储气库液面监测主要是监测环空保护液,以便科学合理的加注保护液,对延迟储气库井筒管柱寿命有着科学的指导作用。储气库注采井液面监测采用回声法测试,即在套管井口安装井口发声装置,利用回声原理进行数据采集。
据了解,目前,中原油田部分储气库井设置井池,井池一般深约2.5米,面积大小不等。当对设有井池的储气库注采井进行环空保护液的液位检测时,操作人员需要下入到井池中,先将套管井口处的采油树套管阀门末端连接的套管堵头拆掉,再将回声法液面测试仪安装在套管阀门上,并且井池内氧气含量低、可能存有积水,因此施工存在安全隐患。同时,部分注采井采油树与井池壁之间的水平空间有限,甚至注采井套管的顶端处于离井底1.7米左右的高度,需要登高作业,造成操作人员拆卸套管转接头的难度及劳动强度大。因此,设计一款与套管堵头相匹配的装置保障测试注采液面顺利进行势在必行。
为此,中原油田技术监测中心组建技术团队,在井场反复进行模拟实验,历时3个月终于设计出套管井口转接装置。该装置由套管堵头组件、加长管和多功能截止阀组成,解决了套管井口与井池壁距离不够导致无法安装测试仪的问题。“该装置降低了劳动强度,保障了操作安全性,提高了液面测试成功率。”中原油田技术监测中心技术人员黄刚说。
据悉,目前,该装置已在中原储气库群文13-储5井、文23储2-1、文96-储11等61口井成功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中原油田将进一步推广该装置在中原储气库群的应用。
日前,中原石油工程公司管具公司的3D激光轮廓传感检测技术进入钻具螺纹检测调试应用阶段。该技术可提高钻杆检维修质量和效率,为钻具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数字保障。
近日,由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与石化机械联合研发的“一键固井”技术通过专家组验收。专家组认为,该技术填补国内大功率智能固井领域空白,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日前,由上海浦合绿碳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浦合绿碳)承建的全球首台套SUGET纯氧加压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炉中试装置烘炉点火一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