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稳定有机化合物室温下成功合成

  近日,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的科学家在室温下成功分离和表征了一种新型、高反应性的有机化合物。这是有机化学领域的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化学》杂志上。

  有机化学中,材料的化学性质基本上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官能团决定的。大多数官能团,尤其是那些有机物质中富含的元素(碳、氮和氧)组成的官能团,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只有极少数的官能团由于其固有的高反应性而很难合成。它们通常只在极低的温度(例如几个开尔文)下才“稳定”。科学家已经合成出重氮烷烃,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重氮烯烃却是长期寻找而难见踪影。科学家认为,其可能是存在于几种有机转化过程中的中间体。

  现在,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教授马克斯·汉斯曼领导的科研团队在室温下成功分离并表征了一种具有重氮烯烃官能团的化合物。研究人员为此使用了不寻常的合成路线。他们活化了通常很难活化的笑气分子,并将其中的氮转移到一种特殊的化合物中,即一种极性极化的烯烃。研究团队成员与哥廷根大学、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的科学家,通过X射线衍射清晰地验证了重氮烯烃的分子结构,并利用量子化学方法对电子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

  研究人员认为,稳定的重氮烯烃官能团的存在为研究低价碳和不饱和卡宾开辟了新途径。汉斯曼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基于碳和氮两种有机化学核心元素的官能团,此前还没有被合成过。这种在室温下成功合成的稳定分子,引发了许多有趣的反应,这反过来又具有广泛的应用可能。”因此,该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可能会对未来新药或新材料的开发产生影响。


关键字:合成
相关推荐

60米高塔上的“烤”验

7月的晋中大地,热浪翻滚。潞安化工集团寿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万吨/年乙二醇装置正值年度检修,合成中心同步展开一项关键作业——更换60米高的脱醇塔一级冷却器(E-53011)设备。作为保障乙二醇产品质...

2025-07-16     中国化工报

“AI+机器人”为合成化学研发注能

当下,合成化学领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型,其研发核心动力加速从传统的“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和“智能驱动”跃迁。引领这一变革的核心引擎,正是“机器人融合人工智能(AI)”,即智能自动化实验平台与A...

2025-07-16     中国化工报

合成生物制造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裕国一席谈

​当瓦特手中的蒸汽机喷薄出第一缕工业文明的曙光,人类历史的车轮便焕然新生。

2025-07-15     中国化工报

天大实现大尺度人类DNA精准合成组装

  7月10日,中国化工报记者从天津大学了解到,该校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元英进院士团队实现大尺度(兆碱基Mb)人类DNA的精准合成组装与跨物种递送,研究成果于7月10日在《自然-方法》刊发。

2025-07-14     中国化工报

大化所实现“液态阳光”合成L-乳酸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团队在人工光合成—生物制造“接力”合成L-乳酸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5-07-14     中国化工报

让更少的煤“变”出更多的油——记中国专利金奖项目“低温费托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在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以下简称低碳院)的展厅里,一罐普通的黑色粉末静置在展柜中。它看似毫不起眼,但用于煤制油装置,可以大幅提高煤变油的效率,用更少的煤“变”出更多的油。它就是费托铁...

2025-07-11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