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聚合大梦想—— 记二○二三年上海市巾帼创新领军人物赵玲

  聚合物改变生活,其中的重要大类——聚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也是2023年上海市巾帼创新领军人物、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赵玲教授深耕多年的研究对象。

  30多年来,赵玲参加了大型聚酯国产化、柔性化、高性能化的一系列重要研发工作,见证了我国聚酯技术从引进到自主生产的全过程。“小小的分子,聚合着大大的梦想。而我们的梦想,就是让我国成为聚合物新材料技术全球领先的国家。”赵玲对记者说。

  结缘聚合 为重大攻关注入“她力量”

  赵玲从硕士研究生开始,就围绕聚酯反应过程开展研究,并从此与聚酯结下不解之缘。从原纺织部“八五”重大技改项目,到“九五”国家攻关项目,再到“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赵玲一路披荆斩棘,为聚合物新材料迈入绿色化和高端化贡献力量。

  针对聚合物新材料存在“科学、技术、工程”一体化协同不足的短板,赵玲和她的团队围绕聚合物新材料的规模制备与绿色加工,开展了多相反应与传递过程的应用基础和工程开发研究。

  近五年,赵玲带领团队完成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聚合物材料的轻量化技术”以及中石化“十条龙”重大攻关项目等产学研合作项目20多项。她们攻克了聚合物的工程化、轻量化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创制的流场结构化新型高效反应器和聚合物脱挥设备、开发的超临界流体发泡聚合物新工艺和新装备均已实现工业化应用,支撑了碳纤维、新型聚酯和聚酰胺、高端聚烯烃等化工新材料的产业化,引领了聚合物轻量化材料的绿色制造与高端应用,促进了我国快速发展成为超临界流体发泡聚合物技术及其产业化世界领先的国家。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可控制备聚合物微孔材料,就是团队的代表性成果之一。该成果实现了从发泡专有原料、短流程发泡工艺、高效发泡装备到高性能产品及其应用的全链条创新突破,目前已建成60多套工业装置,系列聚合物发泡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5G天线等领域,先后获得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23年第24届中国优秀专利奖。

  教书育人 培养化工人才“绽芬芳”

  作为一名工科教师,赵玲注重将科研创新资源转化为高质量育人资源,以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赋能工程人才培养。

  无论有多忙,赵玲都始终坚守三尺讲台,每年她都会去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为本科生讲授化工专业核心课程——化学反应工程。她指导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已达上百人,被学生誉为良师益友。赵玲还善于把科研创新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她将聚酯工程开发成果转化成工程硕士反应工程课程教学案例,并指导学生获得国家及上海市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奖50多人次。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师资博士后陈弋翀就是典型代表。从本科到博士,陈弋翀先后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从本科时的‘大创’项目开始,赵老师一直指导我们的创赛项目。”陈弋翀说,“赵老师总是说,化工专业的研究生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做科研,唯有如此,才能切实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赵玲还非常重视团队建设,她鼓励团队老师形成各自科研工作特色鲜明的“标识符”,让年轻老师独当一面。在她团队中成长起来的奚桢浩老师,于2023年获得了第五届“杰出工程师青年奖”,并入选了国家级人才计划。

  赵玲带领的多相反应与传递研究团队还于2019年获得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积极作为 立足专业散发“光与热”

  有信念、有担当、有作为,赵玲的身上仿佛有着无限活力。除了担任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发展规划处处长等行政职务外,她还立足专业特长,在学科建设、学术援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7年,赵玲受聘为新疆大学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开始为期5年在新疆大学的工作。在此期间,她连续3年为本科生讲授化学反应工程,为博士研究生开展化工过程案例开发等课程,并通过多场专业教育讲座,引领学生认识和感受化工的魅力。她还邀请专家指导新疆大学的化工专业建设,利用产学研合作项目为研究生创造到化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的机会。

  另外,她还参与了“煤炭清洁转化和煤基碳材料”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省部共建碳基能源资源化学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要平台的申报与建设工作,不断促进新疆大学化工学科进步。

  聘期有限,但合作无限。2023年,赵玲组织两所高校与新疆企业合作承担了多晶硅、有机硅、生物可降解聚酯等多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重点科技项目。

  赵玲表示,今后将继续当好“桥梁”,进一步促进华东理工大学和新疆大学的交流和发展。


相关推荐

为能源化工低碳发展披荆斩棘——记2024年度赵永镐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巩金龙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奖励大会上,天津大学巩金龙教授荣获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科技贡献最高奖——赵永镐科技创新奖。  聚焦我国能源化工的低碳发展,巩金龙带领团队开展了从基础研究到产....

2025-01-14     中国化工报

张再昌:倾心大地 行走江湖

  江汉油田研究院清河开发所油田油气藏工程专家张再昌的生命中有两幅地图,一幅是行政地图,长在他的腿上,地图上面的城市,如武汉、潜江、东营等地,留下了他出差和回单位的足迹,他笑称这是在“行走江湖”。而另...

2025-01-14     中国化工报

锂电池用再生黑粉国标发布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T45203-2024《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

2025-01-14     中国化工报

华南理工研发新型锂金属电池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严克友教授团队在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为研发制造新一代高性能锂电池、推动新能源汽车以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等领域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

2025-01-14     中国化工报

至臻化工光伏用塑料型材获专利

  近日,新疆天业集团旗下新疆至臻化工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塑料型材(光伏用H型檩条)”获国家专利授权。

2025-01-14     中国化工报

海管“医生”开设“专科医院”

  近日,中国海油发展装备技术公司管道公司漏磁检测器“专科医院”第一批接诊设备成功出院:4台检测器经自主研发的性能测试平台成功组装。经测试,该组设备完全符合海管内检测需求,可随时投入工作岗位。  破....

2025-01-14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