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民营经济发展成为热议话题,相关内容也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为民营企业持续创新发展、推动项目建设提供了机遇。园区作为行业发展的主阵地、民营企业的集聚地,地方管理部门要按照中央相关工作部署,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履行载体责任,落实各项惠企举措,对民营企业不但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确保民营企业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获得各项资源要素,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先,推动资源共享,促进集群发展。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涌现出恒力集团、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浙江恒逸集团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先进代表。但同时也要看到,还有数量庞大的中小民营企业实力较弱,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存在一定劣势。园区要盯着问题去、瞄着问题走,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弱势,发挥集群式发展的优势,引导区内的链主企业、骨干企业进行资源共享,通过投资合作、项目合作、产业共建、搭建联盟等方式与中小民企开展合作,着力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生态,风险共担、成果共享,带动更多中小民企强壮起来。
其次,要构建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能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活力是中小民企不可或缺的一个发展过程。园区要构建全周期政策支持、全要素保障、全方位服务创新生态体系,培育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力。园区还要围绕产业链配套缺失与薄弱环节,引导头部企业牵头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攻关,打造协同创新联合体;围绕产业链断点、堵点等问题,支持配套中小企业参加产学研联盟,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邀请高校与科研院所以企业实际生产需求为导向,建设中试基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成为支撑中小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
第三,要提供全程服务,消除“成长的烦恼”。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园区要让这些政策更快更好地落实到企业,聚焦市场准入、投资建设、融资信贷、生产运营等各个环节,既致力于降低准入门槛、减少办理事项、缩短办理时间等日常服务,又要设立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政务服务事项信用承诺制等长效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精准识别符合相关政策条件的企业,将相应扶持政策“点对点”推送到企业。也可以通过上门开展面对面服务,将系列政策的“及时雨”精准滴灌到民营企业,打造全生命周期、全方位服务企业的“链条”。
“扶上马再送一程”,并不意味着“胡子眉毛一把抓”。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在哪里,园区管理者就该在哪里发力,多听听他们“成长的烦恼”,为他们提供的服务再多些,让服务的速度再快些,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回应期盼,以内涵的“量变”,实现中小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质变”。
5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有关举措。会议指出,要深入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
5月8日,陕西凤翔高新区管委会在西安组织召开评审会,《凤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青工业园总体规划(2024-2035年)》和《凤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青工业园化工产业规划》通过专家评审。长青工业园将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