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风去”到“领风潮”——记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合成材料部

  聚烯烃是合成树脂的基础原料,作为聚烯烃产品的主要生产部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合成材料部日前获评“中央企业先进集体”。这份荣誉来之不易。近年来合成材料部履行企业科技创新主体责任,发挥生产一线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优势,主动探索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从“追风去”到“领风潮”,在聚烯烃领域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强大的新产品开发能力,获得了市场效益,确立了领先地位,创造了一流业绩。

  追风逐梦 启航创新之路

  2006年11月6日,镇海炼化建设的浙江省首套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在浙江宁波的东海滩涂上开工奠基。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出席开工奠基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镇海炼化提出了“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的殷切嘱托。由此,镇海炼化始终牢记嘱托,一路逐梦。

  “乙烯生万物”,作为石化之母的乙烯,衍生拉动聚烯烃等下游产业。作为百万吨级乙烯项目的配套装置,镇海炼化50万吨/年1#聚乙烯装置于2010年3月开工。镇海炼化立下了“每一颗粒子都是承诺”的质量要求,1#聚乙烯装置在首次开工后立即转入高负荷运行。面对丁烯自聚、三乙基铝管线频繁堵塞等56项生产难题,全体职工在保平稳的基础上集智攻关,自主提出并实施改造,不断优化操作,实现装置连续十年运行“零安全事故、零质量投诉”,装置运行绩效也连续5年在中国石化同类装置中排名第一。2015年5月到2017年6月,该装置创造了连续平稳运行765天的全球同类装置最长运行纪录。

  一路追风的历程中,国产催化剂的改进成为必须跨过的坎儿。十年磨一剑,1#聚乙烯技术团队总结运行参数、调试关键设备、进行交流研讨,通过组建“钟士晓创新工作室”,深化从理论验算到实际调整的改进循环,顺利完成两种型号主催化剂的工业化应用,实现中国石化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国产催化剂在聚乙烯装置所有牌号上的“全替代”攻关。“钟士晓创新工作室”获评中国石化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1#聚乙烯装置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

  御风前行 锻造核心优势

  “就算每吨比别家贵100元,我们还是会选择镇海炼化的产品。”浙江一家重要客户的采购部经理说道。

  镇海炼化聚烯烃团队聚焦创新开展攻关,组成产销研用团队走访市场,了解客户需求,第一时间捕捉市场紧俏、效益高的产品缺口。他们先后开发了洗衣机料、车用聚丙烯、无规聚丙烯等产品。聚丙烯通用料产出即王牌,吨桶料应用到世界顶级IBC桶生产企业,高透明抗静电聚烯烃产品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定制化原料。

  随着装置的连续运行以及产品开发,在役装置产品牌号已达230余款。每一次切牌都关联着百余项操作调整,且调整的幅度、次序等需要严格规范,才能保证操作变更风险可控、产品质量稳定。这就要求操作人员具备操作精准度及规范性。

  为此,镇海炼化加快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深化教练员网格体系,建成工艺、设备等六大专业实操基地及综合实操基地,开展全员盲抽的“最强操作”竞赛,通过全员大练兵加速技能人才成长。合成材料部教练员团队不断迭代升级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的实操模型,开展多轮实操培训,让“新兵”对核心设备看得清原理、会上手操作、能熟练掌握,培养出一支专业技能团队。

  领风破浪 开创未来篇章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我们准备好了!”在镇海炼化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大会上,镇海炼化合成材料部高级专家翁贤华登台抢榜。作为来自生产一线、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技术大咖,翁贤华主动请缨:“我们有信心在聚烯烃研发上与公司研究院比一比,过过招!”

  “揭榜挂帅”旨在打破常规,公开发榜、公开辩论、公开抢榜。镇海炼化推行选贤用能、能进能出的机制改革,科研攻关团队组建打破部门界限,项目经费和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更加灵活。

  3年来,在合成材料部经理王敬东的带领下,合成材料部连年抢榜聚烯烃创新创效课题,挂帅13项“揭榜挂帅”项目。班子成员带头领办课题,每个项目团队由一名党总支委员、一名劳动模范、一名青工骨干、N个相关部门的联络人组成,聚焦应用于汽车、环保等领域的高端新材料。他们自主开发出全球首款基于Spherizone工艺的低收缩聚丙烯、国内首个全系列抗虎皮纹聚丙烯、国内首款超高熔指抗冲聚丙烯等。

  实验室里,团队反复进行试验数据分析,材料优化精益求精;实验室外,团队开展市场调研和技术服务400余次,仅两年时间开发聚烯烃新产品50款,扩大了聚烯烃产品的辐射版图,每年差异化增效超1亿元。

  面向未来,镇海炼化聚烯烃人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镇海炼化提出的“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的殷殷嘱托,在创新发展上抢占先机、在干事创业上展现新作为。


相关推荐

嘉和科技参与离心泵能效国家标准修订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GB19762-2025《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昆明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雄厚的技术积淀与行业....

2025-05-28     中化新网

绿色过氧化氢有望“即产即用”   

  5日26日,天津大学对外宣布,该校材料与工程学院梁骥教授团队通过独特的层间氢键设计,成功开发出一种高性能电催化剂,实现了绿色过氧化氢的高效合成,且有望实现“即产即用”。相关研究发表于期刊《自然·通...

2025-05-28     中国化工报

2025南开大学科技周开幕

  中化新网讯5月24日,天津市第39届科技周重点活动——南开大学科技周拉开帷幕。  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勇纯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向参加活动的市民与学生表示欢迎,强调学校始终重视科普工作,希...

2025-05-28     中国化工报

“只有深化创新应用才能拔得头筹”——解码上海石化碳纤维创新密码

  5月14日,上海石化炼油部烷基化装置现场,装置主任陶嵘指着即将安装的黑色风机叶轮说:“叶轮直径75厘米、厚度20厘米,看上去不起眼,却能抗冲刷、耐强酸。”  据介绍,此前因涉酸工况,风机K-83...

2025-05-28     中国化工报

山西23个科研项目“放榜”

中化新网讯近日,2024年度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揭榜挂帅”中榜名单公布。来自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联合揭下23个科研攻关项目。23个项目...

2025-05-28     中国化工报

沈化大与浙大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5月25日,辽宁省与“双一流”高校深化战略合作座谈会在沈阳召开,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阳化工大学校长许光文出席此次活动。当日下午,在辽宁省与“双一流”高校深化战略合作交流推介洽谈活动上,沈化大与浙...

2025-05-28     辽宁石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