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带来“领先一步”

  2月20日午后,冬日的渤海湾飘起了雪花,寒风吹在脸上生疼。但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设施优化升级技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设施中心)的海洋平台运维工程管线预制智能工厂内却是热火朝天。

微信图片_20240223104715.jpg

记者在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海洋平台运维工程管线预制智能工厂(马守贵 摄)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我们现在是双拳出击,一开年就冲刺。既要抓好一期产线生产,为渤海油田一众海上油气平台加紧管线预制服务;一手推进数字化建设,抓好二期产线投产前的试生产。”智能工厂负责人王喜龙介绍说。

  据了解,这个智能工厂占地5400平方米,拥有国内领先技术的工艺管线数字化预制生产线2条、移动式工作站1套。一期产线于2021年12月建成投产,二期产线目前正处于试生产阶段,预计一季度内正式投产。

  “量身打造,遥遥领先!”当记者问及产线设备的性能时,现场员工们自豪地说。

  员工们的自信是有底气的。有着30多年工龄的智能工厂资深工程师吕增伟说:“在产线建设中,我们在国内率先投用2-12寸管线XY轴焊接机器人、法兰管件自动打磨机器人、柔性组焊一体机、焊缝自动PAUT检测装置等多套关键设备,并创新采用智能立库存储标准化预制管段,实现了管线智能拆图、管线管件全自动打磨、管线全自动氩弧焊打底焊接、标准管段智能立体存放和生产过程自动无损检测连续可记录等新的突破,产线设计思路和智能水平国内领先。”

  据介绍,智能工厂在海洋石油行业首次应用“高精度扫描调研+标准化设计+工厂预制+海上安装”全过程数字化创新技术的基础上,着重在“标准化预制”上下功夫,补足、升级迭代了焊接设备、组合式自立吊、全自动打磨和自动无损检测等多项先进设备和关键技术,增加了标准管段二次加工生产能力,实现了人、机、物全面互联与协同。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有了“硬件”后,设施中心早就谋划给这些设备“硬件”适配好“软件”。为了保证新产线投产后能迅速进入高效生产状态,设施中心深度融入生产经营中心,针对海上数字化调研、机器人焊接编程和无损检测等多项新技术,通过邀请专家讲课、组织焊接编程比武培训、开展检测基础及操作知识学习等多种方式,对一批技术和操作人员展开多层次的培训。

  二期产线投产后将负责无损检测流程的员工赵元龙说:“在设施中心的安排下,设备安装之前,我已经学习超声波相控阵无损检测技术4个多月了。现在我可以使用全自动相控阵超声检测装置,仅用3.5分钟就能完成以往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35分钟做的检测流程。”

  无独有偶,传统焊接高手温维铎在去年年中就开始学习机器人焊接编程,并通过多种方式的岗位练兵不断磨炼操作技能,现在已对机器人焊接成竹在胸,并在去年年底时晋级为手工焊接合格率100%、机器焊接合格率100%的“双百”先生。

  据了解,智能工厂在二期产线建成后,全业务链条的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作用显著提升,将于2025年突破每天1000寸径的生产水平,可将海上运维工程管线陆地预制比例提高2到3倍,海上施工周期缩短38.1%,综合效率提升24%。

相关推荐

针脚里的江山:一位“大管家”党员的厚重底色

如果说科研创新是冲锋陷阵的尖兵,那么保障这艘航船平稳运行的压舱石,非综合办公室主任李学远莫属。

冀东油田瑞丰开启夏季生产“降温”模式

7月17日,天气持续高温,给坚守在工作岗位的员工们带来严峻“烤”验。冀东油田瑞丰化工公司精心组织了系列“夏日送清凉”活动,为员工送去关怀与温暖,为夏日安全生产“降温”。

2025-07-17     河北石油化工新闻

巧用“小妙招” 护航“大安全”

“遮阳帽,便携扇,清凉油,血压计……有了这些‘护身符’,岗位职工的身心健康多了几层保障,大家都放心了!”7月16日,中原油田天然气产销厂泊里巡线队队长刘钢介绍说。

2025-07-17     河南石化新闻

绷紧”责任弦” 守好“安全关”

“安全容不得丝毫懈怠。特殊天气要增加巡检频次,对重点部位进行反复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处理。”7月17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七作业区副班长彭晨在检查油井设备时说。

中自科技:廿载碳索路 构筑绿色科技护城河

7月15日,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自科技”)在成都举行20周年庆典暨科技成果发布会。以“廿载碳索路,科技启新章”为主题,活动汇聚国家部委、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领导专家及产业链伙伴等1200余...

2025-07-17     中化新网

江汉油田QC小组获评湖北省“优秀质量管理实践标杆”

日前,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张义铁创新工作室QC小组等油田五家单位在湖北省质量协会第44次质量提升小组会上获评2024年度湖北省“优秀质量管理实践标杆”称号。

2025-07-17     湖北石油和化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