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发推动工业应用技术创新——记活性氧化铝晶面控制关键技术创新及在柴油质量升级中的应用项目

  近日,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石化大连院)牵头完成的“活性氧化铝晶面控制关键技术创新及在柴油质量升级中的应用”项目获中国化工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开发的高活性柴油加氢催化剂,能够满足长周期生产国Ⅵ质量标准柴油的需求,为应用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国内车用柴油执行国Ⅵ质量标准,在硫含量不大于10ppm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多环芳烃含量不高于7%,未来清洁车用柴油质量标准中多环芳烃含量会进一步下降。但在柴油加氢反应过程中受反应热力学平衡的影响,生产高质量标准车用柴油会对柴油加氢处理装置的运行周期造成不利影响。

  由中石化大连院高级专家郭蓉领衔的项目团队根据当前柴油质量升级面临深度脱硫、多环芳烃饱和与工业装置运行周期的矛盾性问题,以催化材料创新为抓手,通过氧化铝前驱体的可控性“离子缓释”“能量消减”手段,创建了氧化铝晶面调控策略及活性氧化铝物性深度调控的关键技术,为新型氧化铝载体及催化材料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撑,进一步将新型氧化铝载体成功应用于柴油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开发,推动了工业应用技术创新。

  郭蓉介绍,实现低成本柴油质量升级,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提高装置的运行周期。而催化剂长周期稳定运行的本质是降低运行过程中的催化剂积碳速率。确定这一研究目标后,郭蓉带领项目团队从催化材料基础研究入手,通过配位剂的引入,干预并引导铝氧前驱体的生长行为,研制出具有酸碱两性氧化铝晶粒材料。

  随后,项目团队通过延迟铝氧前驱体的化学转化历程,提高铝离子在液相中重组反应的势垒,首次获得远高于常规工业氧化铝B酸含量的正八面体氧化铝晶粒。该团队将其引入到柴油加氢催化剂的开发中,利用其形成的“酸岛”效应,构筑加氢催化剂酸性位—金属硫化物相邻双功能活性中心结构,加快多环芳烃及杂原子化合物吸附—加氢—脱附速率,降低其在酸性位表面吸附—缩聚反应的发生,从而减少积碳生成,实现了催化剂活性相的定向构建及精细调控,使催化剂具备超深度加氢及高活性稳定性双重功能。最终,项目团队开发的催化剂相对脱硫活性提高67%,满足了工业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的需求。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51件,获授权21件,PCT国际专利已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展开布局。在工业应用方面,项目团队开发的催化剂已在国内60余套次、国外5套柴油加氢装置成功应用,总加工能力超过6000万吨/年。此外,该催化剂在俄罗斯等国家也成功应用,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添砖加瓦,标志着我国柴油质量升级技术跨入国际领先行列,提高了我国加氢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加强基础研发是推动工业技术进步的核心。郭蓉表示,未来项目团队将进一步对催化材料与活性相调控等进行深入研究,将氧化铝材料及晶面调控关键技术进行平台化开发,拓宽催化材料的工业应用领域。


相关推荐

我国科学家破解混合废塑料高值化回收难题

北京大学发布消息称,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马丁教授-王蒙副研究员团队领衔开发出核磁共振识别下的真实混合废塑料正交转化策略,实现了面向真实生活混合塑料废弃物的高效、高值化学品定向升值转化。该研究成果6月...

2025-06-27     中化新网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

据世界经济论坛网站6月24日报道,在2025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报告》。这十大技术有望在未来3至5年内取得实效,助力人类解决迫在眉睫的全球性挑战。今年入选....

2025-06-27     中化新网

南工大:以“五链融通”赋能产业升级

  作为首批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牵头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南京工业大学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鲜明特色。近年来,该校秉持“顶天立地”办学理念,瞄准全面建成特色鲜明国内...

2025-06-27     中国化工报

大化所成功制备超薄聚合物膜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先锋、项目研究员鲁文静等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张宏俊合作,在液流电池用离子选择性膜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提出一种新型的界面交联策略,制备出了厚度仅为3微米的...

2025-06-27     中国化工报

厦门大学、海化集团共建新化学联合实验室

  6月18日,厦门大学嘉庚创新实验室与山东海化集新化学联合实验室签约、揭牌仪式在山东举行。

2025-06-27     中国化工报

辽宁再添碳基资源低碳利用中试基地

  近日,沈阳化工大学碳基资源低碳利用中试基地落户辽宁省铁岭调兵山市。

2025-06-27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