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教授发表研究成果:源头减碳与后期除碳需双管齐下

中化新网讯 近日,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金超教授等联合多家国内外研究机构,在《自然综述:清洁技术》期刊发表题为《规模化碳移除不应以推迟减排为代价》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指出碳中和发展应分别设定源头减碳与后期碳移除的降碳目标,将碳移除技术与源头减碳相结合,有望消除外界对碳移除技术潜在的负面看法和担忧,为解决降碳困局、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指出,实现碳中和需要明确区分源头减碳与后期碳移除的各自目标。全球降碳的关键在于双管齐下:一方面是源头减碳,通过风光发电、氢燃料等技术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另一方面是后期除碳,采用植树造林、空气捕集碳等技术降低大气碳浓度。当前,世界各国主要聚焦源头减碳,但按照现有碳排放速度,实现2100年温升不超过1.5℃目标所需的碳预算可能在未来5年内耗尽,仅靠源头减碳难以达成气候目标。

金超团队发现,现行全球气候政策仅设定净零排放目标,却未明确源头减碳与碳移除的平衡方案。这可能导致某些国家或地区以碳移除为借口,继续使用化石燃料,将减排责任完全推给未来的碳移除技术。金超指出:“将减排期望寄托于未来的碳移除,如同使用信用卡透支未来。若不严控当前排放,后期需处理的二氧化碳将呈指数增长。”

虽然碳移除是降低大气碳浓度、实现地球降温的重要手段,但其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未来投资规模、技术可行性、经济性等都存疑。此外,大规模部署碳移除技术还可能占用耕地、增加水资源消耗,引发新的环境问题。这些因素导致外界对碳移除技术持消极态度。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团队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分别为源头减碳和碳移除设定独立目标,“两条腿”走路,合力来实现总体的净零目标。研究表明,与模糊处理两种路径的做法相比,明确区分目标能在多个维度带来更好效果:包括短期降碳成效、碳中和实现时间、负碳排放出现节点以及最大温升幅度控制等。这种策略既能加速减排进程,又能促进碳移除技术发展,为破解全球降碳困局提供了可行路径。

相关推荐

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判定将有标可依

7月28日,记者在生态环境部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生态环境部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了《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判定规程(试行)》,填补了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判定长期以来的标准空白,为生态保护监管和维护生态安全提供了...

2025-08-01     中国化工报

生态环境部:确保行政检查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在7月28日举行的生态环境部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就如何实现“有效执法监管”与“减少对企业干扰”两者的平衡回答记者提问。

2025-08-01     中国化工报

兖矿新疆煤化工:技术升级铺就绿色转型路

在乌鲁木齐甘泉堡工业区,兖矿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煤炭正经历一场“绿色”蜕变——通过多喷嘴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原料煤被高效转化为甲醇、尿素等清洁产品,气化残渣则全部回收用于建材原料。

2025-08-01     中国化工报

中原油建做好“生态必答题”

7月2日,在焦作温县黄河穿越段晨露未晞的滩涂,中国石化中原油建公司洛阳—新郑航煤管道厂外项目二标段安全总监姜友雷的反光背心,与远处泛着银绿波光的芦苇荡形成鲜明对比。

2025-08-01     中国化工报

上海久宙入选节能减排优秀案例

7月21日,上海市节能减排优秀案例(第三批)评选结果揭晓。上海久宙化学品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零气耗吸干机专用高性能吸附剂”凭借其在推动产业低碳化、绿色化转型中的突出贡献成功入选,获得行业高度认可。

2025-08-01     中国化工报

山东强化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

为实现入海排污口“全覆盖、差异化、全过程”监管,7月25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山东省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下称《细则》),将于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2025-08-01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