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2家,数量位居全国非直辖市城市第一;累计拥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63个,数量位居全国各城市第一;据不完全统计,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的企业,累计110家……
这是东海之滨老牌制造之城——浙江宁波的“底气”。
能让110个“全球第一”汇聚一地,“秘诀”何在?
“专注”成就“小巨人”
阳春三月,记者走进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车间,一派忙碌的景象呈现眼前:机器高速运转,机床设备轰鸣,工人紧张有序……
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来,臻至公司凭借在压铸模具领域的硬核技术,发展态势一路上扬。2021年,公司完成销售订单2.3亿元,同比增长39%。
“我从当学徒工开始,一直在模具行业工作。这么多年下来,我没怎么想过干别的,每天只想一件事情:怎样才能把模具做到最好。”公司总经理张群峰说,如果要问企业发展有什么秘诀,答案只有两个字:专注。
始于专注,成于专注。数据显示,宁波18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全部超过70%,部分超过90%。
“这182家企业千差万别、各具特色,但公认的特点是:不搞大水漫灌,也不‘见风使舵’,心无旁骛搞研发,踏踏实实搞制造。”宁波市经信局副局长谷霞说。
2019年6月12日,工作人员在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检测车间工作。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链”“块”实现都“变好”
宁波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认为,既要把自己“做好”,还要让大家一起“变好”,格外重要。他介绍,通过建设“文器云”文具行业数字化平台,贝发集团加强了产业链上下游500多家伙伴企业的整合拓展,技术输出中小企业成为常态。
“链”上有协同,“块”上显集聚。越来越多主动出击的宁波企业,不出远门即可获得配套供应,在强强联合的优质协作中实现加速发展。在宁波市北仑区,由5家单项冠军企业、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构成的汽配产业集群,目前已全面涵盖电机、车体、传动轴、内饰等各项部件,发展势头蒸蒸日上。
“我们的目标很清晰,那就是要打造行业内的顶尖区位集聚。”宁波市北仑区经信局局长陈佩青说。
2019年6月13日,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作为”催生“长起来”
企业的可为,离不开政府的作为——
全面梯度培育,让企业能一批接一批“长起来”。记者了解,宁波市政府相关部门每年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重点产业领域着力挖掘一批好苗子,滚动纳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每年,对入选满3年的培育库企业严格复核,对培育期内未达目标或不具备培育条件的企业予以清退。
周到贴心服务,让企业“长起来”后“走得快”。宁波一位民营企业董事长回忆,企业一项拳头产品刚研发完成时,曾面临应用难和落地难问题。宁波市委一位领导得知情况后,立即决定帮助企业牵线搭桥,亲自陪他一起“站在门口等客户”,非常令人感动。
充分要素保障,让企业“走得快”后“不怕摔”。为化解企业金融风险,宁波设立总额1亿元的人才企业信贷风险池,为符合规定的企业主动化解损失,让企业和金融机构双方吃下定心丸;为化解企业法律风险,宁波推出了商业秘密保护与维护等法律服务产品,并承诺部分相关收费按标准的50%计算。
“有事共患难,没事不争利。有事解决问题,没事不放空炮。有事上门服务,没事不来打扰。”一些宁波企业,这样概括当地政商关系。
7月29日,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与纳米比亚海芬氢能公司在北京签署了全球最大绿氨项目——纳米比亚海芬氢能年产240万吨绿氨装置FEED+EPC总承包合同。
“零碳园区建设不是戴帽子、挂牌子。”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蒋毅8月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零碳园区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强、挑战性高的系统性工程、长期性工作;不是要打造“政策洼地”,而是要...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蒋毅8月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已全部下达完毕,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已基本下达完毕。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部....
8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完善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各级天然气管道(不含企业内部自用管道)运输价格由省级发展改革部....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在7月31日举行的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上半年,新型储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
7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2025年上半年发展改革形势通报会。会议强调,发展改革系统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扎扎实实做好下半年发展改革工作,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