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制造业振兴升级专场新闻发布会。据介绍,从三大门类看,上半年山西制造业实现8.3%的快速增长,增速排名第一,对工业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其中化学工业增长5.2%,成为了拉动制造业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
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李鑫介绍,今年以来,山西把制造业作为产业转型主攻方向取得显著成效。具体来看:一是产业链和专业镇两大引擎同步发力。二是产业转型步伐持续加快。三是数智赋能数实融合稳步推进。四是加快技术改造和转型项目建设。五是持续提升技术创新支撑能力。六是多措并举稳定工业运行。
李鑫指出,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面,山西焦化行业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1.4%,建成大机焦产能配套干熄焦比例达到92.7%。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现代煤化工业推动朔州新耀低阶煤综合利用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深化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上半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6.2%,工业新动能加快集聚。
围绕推动制造业振兴升级任务,李鑫表示,山西省将坚持以制造业振兴升级为纲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谋划建立一套制造业振兴升级指标体系,聚焦产业突破、政策支撑、工作机制三大领域综合施策,实施一系列专项行动作为路径抓手,全力建设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具体措施:一是聚力集聚集约,突出产业链和专业镇两大抓手。二是聚力多元发展,加快制造业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三是聚力核心提升,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四是聚力创新驱动,推动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提升。李鑫强调,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山西将推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焦化等产业提高先进产能占比,促进化工等产业延伸发展。加快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方面,将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方面,将发展氢能、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抢占制高点、塑造新优势。
发展智能制造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占祥介绍山西未来的措施,一是推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在焦化等领域开展流程型智能制造,在化工等行业依托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开展网络协同智能制造。二是健全完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三是提升智能制造服务能力。
张占祥进一步指出,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下一步,山西将多措并举,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生产方式数字化等“六个转型”,不断促进制造业循环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山西省制造业振兴升级。一是着力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二是加快制造业企业节能降碳改造。三是实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具体到能化方面,将以焦化、化工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大力推动烧结烟气内循环、干熄焦、低品位余热利用等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将提升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围绕电机、锅炉等,加大高效用能设备推广使用力度,加快重点用能行业的节能技术装备创新应用;将强化能效标杆引领,发挥能效“领跑者”、能效之星等示范作用,引导重点用能企业开展对标达标;将推进水效提升改造,大力推广先进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创建节水型企业,推进工业节水和废水循环利用项目建设,深挖节水潜力。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马双喜介绍,在政银企各方共同努力下,山西省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体现为“两提升两优化”。一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提升。二是项目报送质量持续提升。从银行端来看,截至7月底,已签约项目55个、签约金额119.43亿元,已投放项目38个、投放金额52.95亿元,特别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能源高效利用等领域签约和投放力度明显加大,有效引导信贷资源流向产业转型发展重点领域。三是制造业贷款结构持续优化。截至6月底,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制造业贷款比重达56.4%。四是长期供给结构持续优化。
11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第31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评选结果发布会。中国人大新闻奖是全国性奖项,设立于1991年。本届评选中,来自报纸、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网络新媒体和人大报...
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简称《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
在11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周中国介绍了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经贸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下一步如何进一步推动经贸合作走深走实,强调要推动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
日前,榆林高新区管委会印发《榆林高新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修订)》通知,对在科技型企业培育、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等5方面成果突出的园区相关企事业单位...
“安全生产是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安全教育培训是筑牢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化工从业者要真正做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就需要企业加快建设实际操作训练基地,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式安全教育培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