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南北转型发展的要求,呈现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重振的新气象,东睿化学、甘田光学等一批化工科技型企业聚焦创新奋力开创转型升级的新局面。
东睿化学:提升研发能力
连日来,位于碳谷绿湾产业园的上海东睿化学有限公司正忙于建造两栋大楼,一栋是研发大楼,用于成立国家级研发中心;另一栋将用于扩产增能。东睿化学董事长金敬东表示,随着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新产品持续增加,产值预计达到20亿元。
金敬东说,目前公司已开启IPO募投项目规划,并与中信建投证券、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市广发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签署合作协议,计划于2025年初申报创业板IPO上市。
金敬东表示,随着订单日益增多,东睿化学增产扩容计划被提上日程,创新能力也必须增强。目前,东睿化学正在建设占地近20亩的智能化绿色工厂。
“顺势而为,唯创新者胜”是东睿化学员工积极应对疫情冲击、推动企业经济高速发展的精神写照。由于园区主动帮助企业畅通供应链,及时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东睿化学的产能恢复很快。公司今年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32%,下半年产值有望同比增长30%。
甘田光学:打破技术垄断
谈起光致变色技术,上海甘田光学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甘家安无限感慨。他说,2005年前光致变色技术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以致中国企业很难涉足变色眼镜行业。
光致变色技术是指某种材料在紫外光或可见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变色,而当光线消失之后又可变回原来颜色。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合成技术能力,甘家安研发出的“安田感光”技术填补了国内在光致变色领域的技术空白。2010年,甘家安在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投资创立甘田光学公司,并带领团队深耕光变色材料技术,尝试突破相关技术壁垒,推动产业迭代升级。目前,甘田光学已成为浇注变色眼镜用光致变色材料的全球主要供应商。
甘家安说,2018年公司成立华东理工大学费林加诺贝尔联合研究中心上海甘田光学孵化基地,开展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并潜心研究光致变色玻璃的开发与应用。不久之后,这项技术即可应用到建筑工程中,为我国的节能减排作出贡献。
浦景化工:走“商学研”之路
上海浦景化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从“商学研”入手,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化工生产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发展之路。浦景化工总经理诸慎说,浦景化工长期致力于研发煤化工新技术新工艺,并推动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国内外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
浦景化工研发的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打破了我国长期依赖国外石油基乙二醇的窘境。截至目前,浦景化工已完成25套装置的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授权及服务,其中14套装置已成功投产运行。
诸慎说,首套授权的全生物降解材料项目,即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的乙二醇装置联产聚乙醇酸装置,将于2022年下半年投产。该装置投产后,将开拓中国特有的煤基全生物降解材料高价值产业链市场,提高乙二醇装置的整体盈利能力。今年上半年,浦景化工新材料板块的税收比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
浦景化工每年研发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8%以上,大量资金用以支持鼓励合作院校的技术创新和技术优化。他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快速高效实现科研技术与生产力的接轨转化。
园区产业服务部负责人表示:“浦景化工的发展之路是碳谷绿湾产业园转型发展的缩影,他们的先进技术与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了碳谷绿湾品牌的影响力。目前,园区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把握市场机遇,立足产业技术创新,做创新技术的实践者和未来技术的前瞻者,不断推动中国化工技术及新材料的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今年以来,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四个坚持”为牵引,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发展水平,全力以赴打造产业链条健全、协作配套紧密、竞争力强劲的产业集群,以新型工业化支撑金昌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
为全力冲刺“千亿园区”目标,今年以来,景德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力开展“项目攻坚年”行动,推动一批“一航两新”项目建设投产,为园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以水定产、废水资源化、全过程监测……9月15日,从太原市清徐经济开发区传出消息,太原清徐经开区加大工业废水整治力度,在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区实施污水处理零排放工程,率先在全国实现园区焦化废水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