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护输油管道“大动脉”

在胜利油田东部油区,油气集输总厂管理着9座油气站库和孤罗东线、孤永东线、东辛胜利线三条输油管道。输油管道横跨两市七县区,总长234千米,肩负着原油外输的重任。然而,管道口径大、跨越水体多、周边环境复杂等难题,给管道巡护和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年来,油气集输总厂管道巡护管理中心积极探索创新,以科技赋能,构建起“安全管控+智慧管理”的管道智慧化安全管控新模式。

科技助力,创新巡护模式

以前,输油管道巡线工作主要依靠人工,效率低、强度大,且存在诸多盲区。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机巡、车巡、视频监控等“高科技”智能手段纷纷应用到巡线工作中,极大地改变了这一局面。

走进管道巡护管理中心监控室,LED大屏上各个巡线队员的实时定位、巡线情况、巡护线路一目了然。三维巡检平台的使用,真正实现了所有数据的“一体管控”。每个巡线员配备专门的智能巡线手机,将巡线时的现场图片、文字说明等上传到平台,这些海量的日常巡护数据不仅为平台的迭代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还能精准指导生产,确保了输油管道安全高效运行。

自2022年正式投入使用的智能三维巡检平台不断优化升级,如今已具备管道巡检、管道探测、院落排查、施工监护等13个强大功能。通过对管道周边院落的在线建档,系统能自动捕捉不同时期的细微变化,及时锁定可疑院落。工作人员还能随时一键提取所需信息,大大提升了管道管理效率。

自主研发,攻克核心技术

在管道管理过程中,视频监控分析识别率低、微小流量泄漏检测率低等“卡脖子”技术难题一度制约着工作的开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管道巡护管理中心自主研发了视频智能识别技术、小流量泄漏定位技术、智能管道紧急关断系统等三大核心技术。

研发人员累计存储1000多小时视频样本、20余万次样本对比,研发出6种智能算法,自动识别目标物体、判断行为、异常检测,视频监控自动报警识别准确率达到95%,远高于国内同行业80%的水平,在东辛胜利线率先实现了“少人巡护、智能管理”。

自主研发的小流量泄漏定位技术,解决了4m3/h到6m3/h无法定位的难题,报警准确率提高至95%,定位准确度提高30%。高效智能管道紧急关断系统,能在45秒内自动关停外输泵、加热炉,切断沿线阀室,防止管线大范围泄漏引发的灾难性事故。

成果显著,守护能源动脉

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举措,油气集输总厂管道巡护管理中心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以油气集输总厂管道巡护管理中心所辖东辛胜利线为例,巡护人员数量由原来的47人减少至20人,工作效率大幅跃升2.5倍,应急处置时间大幅缩短4/5,整体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孤罗东管道已连续1056天零发案,孤永东管道连续422天零发案,东辛胜利线连续554天零发案,安全运营纪录屡创新高。

油气集输总厂管道巡护管理中心表示,在数智化时代的浪潮下,他们将继续深化管道智能化管理,持续探索“三维实景”平台的优化升级路径,强化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为保障能源安全、助力油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让输油管道这条“大动脉”在智能守护下,更加安全高效运行。

相关推荐

为硫黄储运系统安上“智慧眼”

  “以前,检查硫黄取料机刮板压力,需要停机操作。如今,视频监控系统完成升级,在控制室远程操作料仓挡墙上的摄像机,就能清楚查看40米开外取料机仪表盘上的数值,就像是给内操人员配备了‘智慧眼’,方便多了...

2025-04-16     中国化工报

中油测井协同作业助效率翻番

  近日,由中油测井长庆分公司承测的丹42-01-01H井,以测井资料优等品率达100%顺利通过解释评价验收。

2025-04-16     中国化工报

海南炼化投用新型井盖密封设施

  日前,海南炼化在芳烃装置创新设计并投用新型含油污水井盖密封设施,有效提升含油污水井盖对异味的封堵性能。

2025-04-16     中国化工报

吉化国产化减速箱通过运行考核

  近日,从吉林石化公司第三ABS装置传来消息——历时46天稳定运行验证,3#挤出机首台国产化减速箱成功通过运行考核,设备无振动、无杂音。

2025-04-16     中国化工报

国家管网智能装备基地揭牌

  近日,国家管网集团储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储运技术公司)智能装备基地揭牌仪式在天津经开区举行。

2025-04-16     中国化工报

化工设备行业共探数字化转型路径

  与会专家从政策导向、技术突破、市场需求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交流,为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2025-04-16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