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掌握‘油脂加氢脱氧+加氢改质’(HEFA)技术路线,生产的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于2024年1月通过了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成为全国第一家获得适航证的民营企业。”河南省君恒实业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恒生物)董事长张振辉介绍道。近日,该公司“100万吨弃油脂加工可持续航空燃料项目”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
攻克技术难题 掌握HEFA技术
“SAF是以地沟油等废弃油脂为原料,以可持续方式生产的绿色燃料,相比传统的化石燃料,SAF可减少85%的碳排量,而且可以防止地沟油回流餐桌,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张振辉说。
据介绍,从2017年起,君恒生物就决定对航空可持续燃料进行自主研发,通过对可持续航空燃料的产品收率低和生产周期短等技术难题进行研究,历时5年成功掌握HEFA技术路线。
“这项技术利用废弃油脂等原料,经过加氢脱氧、异构化等步骤,转化为与现有航空煤油性能相近的可持续航空燃料,是全球5个能将动植物油、废油或脂肪通过氢化加工提炼成可持续航空燃料的技术之一。”张振辉说。
技术不断升级 促进能源新旧动能转换
“SAF工艺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和成效,主要得益于对技术的不断追求和探索。”张振辉说。
在突破技术难题方面,该公司创新研发的高抗酸性、抗水性催化剂载体,适应了加工高酸值废弃油脂的需求,可确保长周期稳定运行。
在产能提升方面,该公司开发的高性能异构剂能精确调控反应空间与支链位置,实现定向生成单支链异构体,有效避免了过度支化,大幅降低了轻烃收率,显著提升了可持续航空燃料的产量。
在技术可控性方面,该公司采用先进的流化床反应器加氢处理工艺及装备,有效解决了结焦聚合的难题,同时针对生物正构烷烃特性研发出新型分子筛异构催化剂,使得可持续航空燃料总收率超过72%,冰点降至-42℃以下。此工艺还实现了催化剂的脱氧活性、选择性和氢耗的灵活调节,确保整体反应过程的高度可控性。
立足“双碳”目标 扩产增能促发展
虽然国内SAF刚刚起步,但国际市场的SAF工艺技术已相当成熟。如果要实现“双碳”目标,目前的产能及生产成本、工艺技术等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SAF必须扩产增能,只有早谋划、早行动才能有备而战、战而能胜。”张振辉说。
2024年8月,君恒生物报送的“100万吨/年弃油脂加工可持续航空燃料项目”获得政府立项批复;当年的10月8日,该项目破土动工。目前,该项目被列入河南省重点项目,计划2025年年底建成,2026年年初试生产。届时,SAF年加工能力将由原来的20万吨提到100万吨、生产产品将达70万吨~80万吨/年。
近日,贵州磷化集团磷美新材料公司技术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薄层修补新材料,仅用2小时40分钟便完成哈尔滨国际机场滑行道修复工程,高效的施工和新材料的应用,使得机场跑道在不停止使用的同时就完成了修复。 ...
日前,由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ACWAPower)、中国电建华东院共同打造的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绿氢项目(以下简称“乌绿氢项目”)成功实现产氢,为项目全面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立新材”)研发成功新一代超低贵金属含量的氯乙酸催化剂,这种催化剂钯含量降至0.5%,远低于进口同类催化剂的1%,综合性能进一步提高,这意味着我国氯乙酸企业再次迎...
中化新网讯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燃星火”暑期社会实践团近日走进江西三越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西广源新材料有限公司,以“红色走读”形式解码企业将井冈山精神融入科技攻坚的创新实践。这场融合革命传统与产业....
6月30日,中国石油集团宝石管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BJC-FJ直连型特殊螺纹套管在新疆油田首口“套中固套”试验井成功下井应用,标志着中国石油完全掌握了高端直连型特殊螺纹套管制造及应用技术,为非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