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内碳价连创新高累计上涨已超三成

  中化新网讯 今年以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价格(简称“碳价”)呈上涨态势。截至目前,碳价较2021年开市价格实现翻番,今年涨幅也已超三成。业界普遍认为,虽然连创新高,国内碳价波动仍处于合理区间。

  在今年碳价上涨过程中,4月是个重要节点。4月24日,碳价首次突破100元/吨关口,此后接连创下历史新高。4月29日,碳价以103.47元/吨收盘,为2021年开市以来最高点。5月7日后,碳价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高位。至5月15日,碳价收盘价97元/吨,较2021年7月开市时48元/吨的价格翻倍。而自今年开年以来,碳价已累计上涨超过三成。

  此外,进入4月后,与往年履约期过后市场整体交易意愿大幅减弱不同,碳配额买入需求及成交量、价格都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今年碳价上涨原因何在?从供应端看,市场担心配额收紧是重要因素。在碳市场启动初期,为避免对控排企业造成较大冲击,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配额分配较为宽松,且为免费。而据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逐步推行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碳配额分配方式。此外,市场也预期下一步碳配额会全面收紧,驱动了本轮碳价上涨。据天津大学教授张中祥介绍,第二履约期发电企业配额分配基准值下调,使得更多控排企业出现配额缺口,导致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加。在现有配额存量有限和预期未来配额进一步缩减的情况下,重点控排单位出于未来履约考虑,会更加珍惜配额而选择惜售。

  从需求端来看,扩容预期进一步催热了碳交易。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陈洪波告诉记者,近期碳价上涨与碳市场扩容预期有关。全国碳市场启动至今,从单一的电力行业扩容到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呼声一直持续。与此同时,国务院和相关主管部门针对扩容的准备工作也在持续。去年10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2025年部分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全国碳市场扩容基础性工作启动。今年3月和4月,生态环境部先后发布铝冶炼行业、水泥熟料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指南的征求意见稿,被认为是碳市场扩容的强烈信号。在扩容预期带动下,碳配额竞争程度加剧,导致价格提升。

  虽然碳价创下新高,业内认为对比国外主要碳市场,国内配额价格仍有向上空间。陈洪波表示,当前百元左右的碳价处于合理区间,长期仍将看涨。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任大明表示,碳市场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企业的履约成本和经济效益,控排企业可通过参与绿电交易来降低自身的碳排放和碳市场履约成本。

相关推荐

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判定将有标可依

7月28日,记者在生态环境部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生态环境部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了《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判定规程(试行)》,填补了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判定长期以来的标准空白,为生态保护监管和维护生态安全提供了...

2025-08-01     中国化工报

生态环境部:确保行政检查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在7月28日举行的生态环境部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就如何实现“有效执法监管”与“减少对企业干扰”两者的平衡回答记者提问。

2025-08-01     中国化工报

兖矿新疆煤化工:技术升级铺就绿色转型路

在乌鲁木齐甘泉堡工业区,兖矿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煤炭正经历一场“绿色”蜕变——通过多喷嘴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原料煤被高效转化为甲醇、尿素等清洁产品,气化残渣则全部回收用于建材原料。

2025-08-01     中国化工报

中原油建做好“生态必答题”

7月2日,在焦作温县黄河穿越段晨露未晞的滩涂,中国石化中原油建公司洛阳—新郑航煤管道厂外项目二标段安全总监姜友雷的反光背心,与远处泛着银绿波光的芦苇荡形成鲜明对比。

2025-08-01     中国化工报

上海久宙入选节能减排优秀案例

7月21日,上海市节能减排优秀案例(第三批)评选结果揭晓。上海久宙化学品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零气耗吸干机专用高性能吸附剂”凭借其在推动产业低碳化、绿色化转型中的突出贡献成功入选,获得行业高度认可。

2025-08-01     中国化工报

山东强化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

为实现入海排污口“全覆盖、差异化、全过程”监管,7月25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山东省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下称《细则》),将于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2025-08-01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