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研报】能源化工迎新一轮投资高潮

国资央企担当实施主力

  能源和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产业,是观察中国经济尤其是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窗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继2010年至2019年民营经济担纲主力发起的投资高潮后,近期新一轮以国资央企为主力的投资热潮正在我国能源化工行业形成。

  伴随着此轮投资高潮过后,中国能源化工业基础性领域乃至部分高端产业领域,将很可能不再有群体性、趋势性的投资高潮出现,取而代之的将是企业根据市场和自身情况,自主实施的零星的个体性投资。至此,能源化工行业的工业化进程,也将步入成熟稳定阶段。

  能源化工国资央企投资增多

  去年以来,接踵而至的大项目上马的消息,着实引起了能源化工业界的高度关注。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这一次的投资主体,几乎清一色都是国资央企。

  今年3月中旬,大连市政府与中国石油集团在京举行工作会商会议,进一步深化拓展央地合作,共同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携手实现互利共赢。会上,双方表示将加快推动中石油大连石化搬迁改造项目。与此同时,在大连市今年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建设中,也有大连石化易地搬迁改造项目。这个已经流传多年的重大石化项目,终于有望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该项目规划用地位于大连西中岛,分为两期建设,一期投资近700亿元建设1000万吨/年炼油和120万吨/年乙烯项目,最终将实现2000万吨炼油和240万吨乙烯的年产能,未来还将依托烯烃资源向下游延伸碳二、碳三、碳四及碳九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链,形成以烯烃为主、芳烃为辅的产业链条。大连石化藉此将实现由燃料型炼厂向化工型炼厂转型,项目投产后可释放37种约673万吨化工原料,同时还将配套建设总投资63亿元的原油商储库和总投资12亿元的绿电项目,为西中岛的大开发和大连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建设奠定基础。

  作为国家七大石化基地之一的重要组成部分,西中岛片区远期规划面积95平方千米,目前可用地面积38.3平方千米,已经处于净地状态;场平及配套基础设施也基本完成。目前投资120亿元的鼎际得高端石化新材料聚烯烃弹性体(POE)项目已经在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内开工建设,产业集聚之势正在形成,承接大连石化搬迁落地的条件已经成熟。

  同样是今年3月中旬,兰州石化转型升级乙烯改造项目可研顺利通过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评估,项目推进按下加速键。该项目总投资约231.7亿元。这一乙烯改造项目的实施,将增产化工新材料百万吨,实现兰州石化建成“百万吨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完成后,兰州石化成品油产量将下调至530.49万吨/年,燃料油总量减少126.81万吨/年,而化工产品增加140万吨/年,其中新增PO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新型高端聚烯烃产品29万吨,高端聚丙烯产品37.56万吨,高密度聚乙烯产品20万吨、低密度聚乙烯产品17.54万吨。

  而更早之前的2023年2月,中国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打通全流程并产出合格产品,实现全面投产。该项目总投资654亿元,是中国石油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包含2000万吨/年炼油、120万吨/年乙烯、260万吨/年对二甲苯(PX)炼化生产能力。该项目对于广东石化优化炼化业务产业布局,优化装置结构和产品结构,实现减油增化、减油增特等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2022年2月,中国石油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已先行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339亿元,将新建120万吨/年乙烯、60万吨/年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等21套炼油化工装置,是“十四五”以来国家批准的首个大型石化项目。该项目投产后,吉林石化乙烯总产能将达到190万吨/年,跻身国内乙烯主力供应商之一。

  此外,还有权威媒体报道,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也有计划将老旧的20万吨/年乙烯装置改造扩建至100万吨/年,实现炼化一体转型升级发展。中国石油广西石化的升级项目也正在加紧推进。

  除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以老炼厂改造升级为目的的投资势头也很猛。今年初,新组建的中国石化湖南石化公司10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推进会在岳阳举行。该项目包括100万吨/年乙烯和炼油配套改造两部分,主要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行业领先的绿色低碳工艺技术,原料优势、技术优势、产品优势相互叠加,将补齐岳阳地区从原油加工到现代特色化工的完整产业链,形成“洁净油品+现代化工+新材料”的产业格局,助力湖南省打造万亿现代石化产业核心基地。

  2023年11月,总投资逾300亿元的中国石化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开工。该项目包括炼油转型升级和乙烯提质改造两部分。其中,炼油转型升级部分在保持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800万吨/年不变情况下,按照“减油增化”原则,采用中国石化最新自有技术建设300万吨/年催化裂解等4套装置。乙烯提质改造部分采用自主创新技术,将乙烯规模由100万吨/年改造至164万吨/年,落实“高端化、精细化”战略。该项目投用后,将减产成品油185万吨/年,增产乙烯原料167万吨/年,有效应对国内炼能过剩加剧和替代能源规模不断增长的冲击,最大限度生产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将增加200多万吨/年化工产品,包括茂金属聚乙烯、环氧丙烷、ABS树脂、环保橡胶油等高端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原料,有效替代进口,补强国内产业链、供应链。项目计划于2026年年底建成投产。

  2023年年中,中国石化洛阳百万吨乙烯项目暨绿色石化先进材料产业基地开工。该项目批复总投资278亿元,拟建设主要生产装置13套,包括100万吨/年乙烯、15万吨/年丁二烯抽提、60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装置等,还将同步实施炼油适应性改造。项目计划于2025年年底建成投产。

  更早之前的则有中国石化合资的中沙(天津)石化扩能改造项目。2020年7月,中沙天津石化130万吨/年乙烯装置建成投料,并一次开车成功。该公司2010年进入商业化运营,为进一步提高装置抗风险能力,优化原料结构,实现降本增效,对原有100万吨/年乙烯装置进行挖潜扩能改造。此项改造继续使用中国石化自有的顺序深冷分离工艺技术,以消除装置运行瓶颈为突破口,通过改造现有裂解炉并新增一台裂解炉,引入乙烷等轻质原料,将乙烯裂解能力由100万吨/年提高至130吨/年,装置规模和单位能耗等经济技术指标更上一层楼。

  此外,中国石化扬子石化乙烯技术升级重构及下游新材料一体化项目也已经环评公示。该项目拟投资120亿元,新建100万吨/年乙烯、50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5万吨/年己烯-1、10万吨/年POE、5万吨/年聚乙烯蜡和10万吨/年辛烯-1这6套工艺装置,及相应的公用工程与辅助设施。

  中国石化塔河炼化顺北原油蒸汽裂解百万吨级乙烯项目、中科炼化化工消瓶颈改造项目、海南炼化升级项目等,都是围绕大乙烯及相关下游衍生品的投资规划,也已经开工建设或提上正式日程。

  中国海油也未缺席,除了持续加码主业上游油气探采业务,下游炼化也有涉足。2023年5月,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由中国海油和壳牌集团共同投资,总投资额约521亿元,拟建设16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及下游共18套化工生产装置、公用工程及配套设施。其中,7套装置采用壳牌专有技术,有4套装置工艺技术是国内首次应用。该项目还将引入在亚洲首次应用的α-烯烃等新技术。

  其他国企方面,中国北方工业集团与沙特阿美、辽宁盘锦鑫诚集团合作,投资837亿元建设大型炼油化工一体化联合装置,包括1500万吨/年炼油和165万吨/年乙烯、200万吨/年PX等共32套工艺装置。该项目已于2023年年中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6年投入全面运营。

  煤炭巨头也纷纷加码投资。目前公开或正式开工建设的投资项目有国家能源集团总投资1700亿元的新疆煤制油项目,今年3月底在新疆哈密市开建,成为全球首个应用二代技术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国家能源包头煤制烯烃升级示范项目于2023年9月正式开工,总投资171.5亿元,将在其原有世界首套60万吨/年煤制烯烃示范装置的基础上,新建规模为200万吨/年甲醇、75万吨/年聚烯烃装置,并通过与新能源同步规划建设,实现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绿氧深度耦合发展。

  中煤能源集团拟斥资近3000亿元,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打造中煤图克绿色低碳产业示范园区。根据规划,至2027年,该园区新增总投资约1400亿元,产值达到580亿元,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目标;至2030年,世界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关键核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2027年基础上新增投资约1500亿元,产值超过1000亿元;到2035年,世界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关键核心区全面建成,形成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发展格局,引领鄂尔多斯世界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全面发展。

  地方性国企也在加码投资。今年2月,中沙古雷乙烯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动工。该项目位于福建古雷石化基地,总投资约448亿元,预计于2026年建成。该项目由SABIC与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携手合作,为15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深加工联合体项目。这是福建省迄今为止一次性投资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也是全国首个地方省属企业与世界领先石化巨擘直接合资合作的重大项目。

  此外,万华化学明确未来5年将在烟台投资超过1300亿元,重点建设烟台产业园乙烯二期、一批精细化学品项目和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二期项目,在黄渤海南岸打造2个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化工园区,把万华烟台电子材料产业园建设成为未来产业先导区。

  补短板提升市场主导能级

  为什么能源化工国资央企会在此时发起一轮集中的投资高潮呢?这个动向既值得关注,更值得深入研究。我们研究团队认为,究其原因,有这么几点不容忽视。

  第一,彰显国家队对稳增长的主力军作用,关键时刻要顶得上。在疫情的冲击下,经济稳增长一直是个绕不开的工作主题。2023年是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但经济恢复的力度其实并不如很多人预期的那般强,消费、房地产、出口拖累明显。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商务部等在这一年里密集发声,重点聚焦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释放出比前几年更强烈的稳增长、稳预期信号。扩大基建和高端制造业投资,就成为了当下的必然选项。

  从投资主体来看,当前民营经济无论是投资的积极性,还是资本支出的实际能力,都还有待恢复与提振。正因如此,国资央企顺时应势走向前台,成为此轮扩投资、稳增长的主力军。这既是天时所需,也是人力所为。

  第二,能源化工国资央企本身有强烈的改造升级补短板的需求,在高质量发展时势面前更加刻不容缓。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为例,两大央企系统内有一大批的老炼厂,有些企业存续时间超过半个世纪,期间修修补补,其实已经达到生命周期的末期,链条很短、产品单一、能耗物耗高、单产成本高、跑冒滴漏问题突出,除了关停淘汰,实施改造升级是唯一出路。

  当前,大型化、基地化、炼化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全球炼化行业的主流,恒力石化、浙江石化、盛虹炼化、裕龙石化等民营炼化企业先行先试,为炼化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榜样示范。另外,外资也高举高打,巴斯夫、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SABIC等跨国巨头加码投资中国市场,按照国际一流水准新建一批炼化和乙烯联合工程。中国炼化市场格局正在重塑,为适应新时期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石化央企加快对一批老炼厂的改造升级,补齐短板、布局未来,已经是迫在眉睫。

  第三,随着油价、煤价回升,企业效益增加、净现金流创出历史高位,能源化工国资央企支撑扩大资本性投资的能力大大增强。

  全国能源化工国资央企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很能说明一些规律性问题。从重点能源化工央国企历年利润总额表现可以看出,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能源化工行业走出了一个典型的“U”形走势,其底部在2015年至2016年前后出现。可以说,2015年至2020年是能源化工国资央企比较黯淡的时期,能源产品价格低迷、利润表现惨淡,企业运营自保尚且压力重重,扩大资本支出投资建设新项目谈何容易,这也是近十年间国资央企缺席上一轮投资高潮的主要原因。

  随着2021年以来能源产品价格上涨且持续保持高位,能源化工国资央企的利润表现也焕然一新。日子好过了、手头有钱了,自然就会考虑扩大投资,为补齐短板、布局未来做一些准备,这是一个很好理解的逻辑。

  第四,扩大投资是当下能源化工国资央企巩固扩大话语权及市场领导地位的必由之路,也是落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这一首要政治任务的必由之路。无论是微观的市场竞争层面,还是更宏观的国资央企作为压舱石、定盘星的本分职责方面,反映到当下都需要在加大投资上有所作为。

  如前所述,短短十年间,中国炼化行业的市场格局迎来剧变重塑,民营和外资迅猛做大,而国资央企守住固有领地原地踏步,在行业和市场的相对主导地位被大大削弱。利用当前有利时机,扩大投资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同时着眼于抢占未来先机超前布局,实有一石数鸟的功效。

  按照“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指示,能源化工国资央企近年来一方面大力消缺补短板,提升基础传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巩固和扩大国资央企的影响力、话语权;同时扩大投资,积极抢占绿电、绿氢、储能等新能源,以及高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先机,通过自主研发、进口替代,并探索新型商业模式,从而打通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界限融汇贯通,确立行业领先地位,提升市场主导能级。

重点能源化工央国企历年利润总额 (单位:亿元)

downLoad-20240422100347.jpg

  能源化工行业将步入成熟稳定期

  伴随着GDP从年均增长8%以上到增长5%左右的新常态转换,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步入中后期,高投资、高产出、高增长的模式将终结。关于这一点,学界和产业界已有相当的共识。

  投资的逻辑主要有二,其一是凯恩斯经济学指引下的逆周期宏观调控,主要体现为一种不计短期收益的行政指令与政策导向;其二是企业在市场驱动下、完全以营利为目的的自主投资行为,主要体现为市场主体的个体取向。而当前能源化工国资央企的投资高潮,背后有着这两种逻辑的并存与交织。

  经济是周期波动和螺旋式上升的,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多轮经济周期下的投资表现,包括出口导向投资、大基建投资、基础工业投资、新能源投资、新基建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等,其投资的门槛越来越高,相对的强度和热度则越来越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呈减弱之势。投资不是万能的,一个独立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终将从靠投资拉动转换为以内需和消费为主导。

  当前我国除了经济增速换挡,最关键的是,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普遍化、常态化,这也是掣肘投资再难掀高潮的内因。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指出,当前,我们行业发展面临四大突出矛盾:一是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二是产能过剩严重的矛盾,三是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四是绿色低碳发展滞后的矛盾。在这四大突出矛盾中,当前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任务更重、难度更大。目前,全行业除少数高端产品外,绝大多数基础原材料产品和中低端产品都处于过剩或者严重过剩的局面。

  据最新统计,2022年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9.18亿吨,而国内原油产量仅2亿吨,进口原油5亿吨左右,整个原油炼制量只有7亿吨,产能过剩超过2亿吨;甲醇总产能超过1亿吨,又进口了1219.29万吨,而国内甲醇总消费量只有8629.6万吨,产能过剩矛盾与日俱增;聚氯乙烯总产能达到2642万吨,再加上进口36.22万吨,而国内市场消费总量仅有1967.64万吨,目前仍处于产能增速大于需求增速的局面;PX总产能已达3494万吨,2023年国内PX扩能又处于一个高峰期,预计到2025年国内PX总产能将超过4500万吨,产能满足率将超过150%;就连过去一直短缺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乙烯,也拉响了产能过剩的警报。2022年,我国乙烯总产能已超过5000万吨。2023年,据不完全统计,新开工的乙烯项目就达25个,新建乙烯总产能达到3010万吨,而目前我国乙烯总需求量也只有7000万吨,尽管乙烯下游市场在未来5年还有年均6%的增长,但产能过剩的矛盾已经开始显现。

  这种局面如何化解,还在持续加码的投资其生产能力如何有效消纳,这个困扰将长期存在。

  我们预判,此轮投资高潮有望在“十五五”期间结束。届时,我国能源化工业基础性领域乃至大多数高端产业领域,都将步入产能饱和乃至过剩的阶段。伴随着国资央企补短板工作的完成,国资、民营和外资将在更高的水平上达到新的竞争均势,新的市场格局趋于稳定,将再难有群体性、趋势性的投资高潮出现,取而代之的将是企业根据市场和自身情况,自主实施的零星的个体性投资,主要集中在高度差异化的细分“小众”和“蓝海”领域。至此,能源化工行业的工业化进程,也将步入成熟稳定阶段。


  (智库研报由《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原创出品,本期研报由刘全昌执笔撰写。报告版权归《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许可和授权不得擅自商业目的转载使用,否则本公司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推荐

水联运试车成功!碱业发展碳酸二甲酯项目取得新进展

  DMC厂职工正在进行三查四定。姚富鑫摄  四月的新河,繁花似锦,春意盎然。近期,碱业发展碳酸二甲酯项目取得新进展,4月中旬成功完成装置水联运试车,目前已进入装置吹扫、置换阶段,正全力以赴为甲...

2024-04-30     中化新网

中国工业清洗协会二届八次理事会在南宁举行

  为总结中国工业清洗协会2023年工作,部署中国工业清洗行业2024重点工作,4月17日,中国工业清洗协会二届十三次常务理事会及二届八次理事会(扩大)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

2024-04-30     中国化工报

延化公司60·80项目又有新进展

4月25日20:48分,随着一声指令“汽轮机开始冲转,第一阶段500转,主厂房无关人员撤离”,庞大的机组缓缓转动,河南晋开集团延化化工有限公司空分装置汽轮机拖动空压机组试车启动。

2024-04-30     河南石化新闻

乌鲁木齐石化120万吨延迟焦化项目全流程贯通

4月27日早7时,在乌鲁木齐石化公司12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项目现场,随着一阵热浪翻滚,两条黑色水柱直冲焦池,该项目正式按下除焦过程的“启动键”。截至4月28日,装置提升机、皮带机、管带机均有效运行...

2024-04-30     辽宁石化新闻

雅保四川年产5万吨氢氧化锂锂电池材料项目投产

4月26日,雅保四川年产5万吨氢氧化锂锂电池材料项目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经济开发区投产,这是美国雅保公司在亚太地区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也是迄今为止雅保在华最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据悉,该项目总投资9亿美....

2024-04-30     中化新网

第十届行业品牌故事征文将启动

  近日,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传来消息,第十届石油和化工企业品牌故事征文比赛活动将于5月10日“中国品牌日”启动,以进一步营造行业品牌建设浓厚氛围,切实推动品牌建设。

2024-04-30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