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号,奥德源新材料(石家庄)有限公司参加“2024第二届电解槽技术创新大会”,凭借“柔性连接膜极距结构弹性支撑复合电极”产品,在大会氢能行业评选中荣获“金氢奖创新技术奖”和“电极领军企业奖”。
此次获奖的“柔性连接膜极距结构弹性支撑复合电极”产品,是该公司研发,采用纯镍丝编织,有效解决了气蚀问题,因其特殊结构,增加接触面积,使电流分布更均匀,抑制了大气泡生成,降低了电阻,对膜起到了保护作用,可降低电解槽极室数量,大大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得到了氢能装备行业的高度认可。
奥德源新材料(石家庄)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冲受邀参会,与参会的各位专家展开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旨在为中国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李冲指出,近两年随着国内碱性制氢电解槽的应用,不断出现运行后性能衰减严重的问题。主要原因制氢装备产业链发展时间尚短,以电极生产企业为例,大多为2022年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对产品生产工艺了解深度不够,普遍存在极网表面预处理不达标、涂层附着力不够、活化不彻底等诸多问题,造成电极涂层结合力差、铝残留量高等现象。电解过程中涂层逐步脱落,残留的铝会在运行中逐步溶出,与电解液反应生成铝酸钾或氢氧化铝,既对电解液造成污染,影响催化性能又对隔膜造成堵塞等问题,是电解槽运行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电极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技术迭代需要通过一定时间和技术经验积累,在各个生产环节不断优化,电极品质才能不断提高,电解槽才能长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在会上李冲就优化电解槽性能发展方向指出,柔性连接膜极距弹性支撑结构优点明显,具有耐腐蚀,电流分布更均匀,抑制大气泡生成,使电极与隔膜的贴合度更高,形成真正意义的膜极距,降低了电阻、节能效果显著。当前,优异性能的电极,则需涂层结合力更强、铝残留量低、比表面积大等特点,而隔膜的发展趋势,则应具备更薄、更柔软、离子通过性更高、面电阻低等特点。
“公司希望与更多氢能装备企业深化战略合作,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李冲说道,氯碱电解槽从单极槽到复极槽,从低电密到高电密再到膜极距,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目前碱性制氢槽相当于氯碱槽的复极槽低电密阶段,还有很大优化空间。未来,奥德源将持续推动碱性制氢电解槽零极距技术变革,柔性连接膜极距弹性支撑复合电极成为制氢槽主流技术路线。
据悉,此届会议聚集了院所、金融机构、产业链专家学者、企事业高级决策者等,共同探讨电解槽产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瓶颈突破以及未来展望。电解槽作为制氢环节重要设备,对氢能行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作用。会议邀请行业多位重量级嘉宾对电解槽板块进行多维度、多视角的全面阐释。
据了解,奥德源自2008年开始研究氯碱电解槽,主导了氯碱电解槽弹性支撑体膜极距改造,优化创新了贵金属电极,研发了过硫酸盐电解槽、过二硫酸及盐酸电解槽等电解装置。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研发了常压碱性水制氢电解槽,对电解装置行业有着深入的研究。(通讯员田鹤 中国化工报赵晨光)
近日,烟台东德氢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德氢能”)自主研发的DZ20-1000型隔膜压缩机组在兰州新区绿电制氢项目(一期)现场完成交付,创下从立项到设备交付仅40天的纪录。
4月14日上午,10辆满载化工品、笔记本电脑、汽车配件等货物的氢能重卡在中国石化重庆石油赶水加氢站加氢后启程,途经贵州,最终将抵达广西钦州港出海。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清洁低碳转型的背景下,氢能因其零排放、质量能量密度高和广泛的应用场景,被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能源载体。我国已将氢能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在制氢、用氢环节取得显著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