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工商企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力军,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方面肩负重要责任和使命。”
9月20日,在由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CBCSD)于合肥主办的可持续发展CEO论坛上,CBCSD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项目组组长王基铭如是说。
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委员、常务副秘书长史向辉表示,当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各类风险挑战与不确定性增多,坚持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广大企业应当共同提高认识,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应对气候变化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打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的客观需要。广大工商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以更加强有力的气候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将防范气候风险的意识从自然生态系统向经济社会系统传递,增强我国经济社会系统气候韧性。”国务院国资委离退休干部局局长、原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副局长张晓红强调。
“气候变化是企业风险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考量。企业应进行以市场为驱动的技术与产品创新,变被动为主动,产生自我动力,进行可持续发展。”dss+(杜邦可持续解决方案)大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谢荣军指出,目前,dss+作为第三方运营管理咨询机构,正在通过向组织能力、能源发展、业务集成等方面融入可持续发展概念和方法,支持企业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随着可再生能源绿证政策逐步完善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有望重启,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体系正在融为一体,促进企业即刻开展行动。”施耐德电气公司事务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区总监夏学英则认为,数字化与电气化是企业打赢可持续攻坚硬仗的有力武器,能源消费习惯向电力转变可实现用能场景的碳减排,数字化则可实现能源效率和流程效率的“双提升”。施耐德已经打通了石油化工等工业领域能源管理和工业自动化的流程,将通过最大化利用能源和资源,推动全社会循环经济目标的实现。
会议同期还发布了《2023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研究报告》和2023年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100佳榜单。
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国务院近日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这是继2013年“大气十条”之后的第三个国家层面的保卫蓝天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从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强化面源....
12月5日,第十届化工行业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交流研讨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加强安全风险的识别与管控是推动化工行业安全管理向事前预防转型的重要抓手,是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的有效途径。
11月30日,由中国石化新星公司与仪征化纤合作建设的首批15.8兆瓦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并网发电。这是目前中国石化装机容量最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绿电量达1600万千瓦时。
近日,由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江苏省应急管理厅、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安徽省应急管理厅主办,安徽省应急管理厅组织,安庆市应急管理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承办的长三角危险化学品救援技术竞赛,...
2023年11月,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青海省发现,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开发中绿色发展理念树得不牢,生态环境刚性约束认识不清,存在无序扩张、违规取水、侵占草地等问题。
11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表示,近年来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方面,着力提高立法质量,丰富立法形式,加快立法步伐,推动生态环境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