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奋战在液化天然气(LNG)行业近20年,是设计建造并运营多个“第一”的团队骨干。我国第一艘LNG运输船、我国第一艘LNG燃料港作拖轮、我国第一艘LNG运输加注船的建造都有他的身影。他就是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采油服务分公司CTLNG公司QHSE中心经理张荣。
建造第一艘中国籍LNG运输船
LNG运输船被称为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多年来一直被国外少数几个国家技术垄断。为了保障能源安全,我国迫切需要建造LNG运输船舶,张荣就是在这个时候主动加入LNG行业,开始了自己的LNG船舶梦。
那时,我国连见过LNG船的人都少之又少。国内没有标准法规怎么办?投产后该怎么管理?船员怎么配置……一个个难题摆在了张荣的面前。为此,张荣和同事们开展了通航安全评估、事故后果分析等十多项研究,完成炮击、跌落等多个试验,先后取得国家专利授权30多个,投运了第一艘中国建造、悬挂中国国旗的LNG运输船——“海洋石油301”。
2015年,该船期租给印尼巴厘岛,成为全球首艘充当浮式储运装置的LNG运输船。其装载货物为零下162℃的低温液体LNG,而赤道室外温度常年保持在30℃至33℃左右,面临巨大的温差考验。张荣与同事顶着烈日,在高湿与高盐环境中攻坚克难,解决了LNG货物蒸发处理、船对船过驳等近十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国船级社以“海洋石油301”为研究实例,在2016年发布全球首部《LNG运输船兼作浮式储运装置实施指南》。该船为当地提供了两年半的清洁能源发电,创造了全球首次LNG运输船用作浮舱并进行船对船过驳的历史纪录。
缔造全球最大“梦之船”
2022年4月,“海洋石油301”加注功能改造项目启动,张荣担任项目副经理,倒排工期需要到转年6月份才能完工。
然而,着急用船的甲方提出:“年内必须完工,不能跨年。”
工期比传统项目短了一大半,怎么办?
改造工程量是巨大的,需要安装调试设备340余台,预制安装钢结构件300余吨,搭设脚手架260余吨,新敷设电缆70余千米,还要增添加注功能。即便已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可到了施工现场,张荣还是禁不住倒吸一口冷气。位于广州的船厂处于热带,夏季的甲板温度高达73℃。
开弓没有回头箭,张荣带领团队成员与时间赛跑。施工高峰期,400人同船作业。张荣带领团队与不可预见风险进行无声较量。就在关键时刻,液货系统、天然气燃烧装置、低温阀等多个国内厂家纷纷提出延期交货。原来,那个夏季炎热超过往年,许多工厂不得不面对白天停电限电政策。张荣紧急召集大伙儿头脑风暴,想出了让工人们白天睡觉晚上生产的办法。最终,气体燃烧装置按期到货了。但这个设备是首次国产化,为了确保安全,需要开展多次燃烧实验。为此,项目组先后遭遇点火故障、防火网被烧裂等难题,张荣一连三天三夜没怎么睡觉,实在困了,就趴在办公桌上打个盹。
正是凭借这样的意志力,张荣连续奋战4个多月没有回家,解决了大量进口设备与国产设备的兼容性问题。他永远忘不了2022年11月15日,项目提前45天完工交付,第一艘中国籍LNG运输船“海洋石油301”一跃成为我国首艘、全球最大LNG运输加注船。
完成首次LNG船对船加注
改造项目告捷,新的项目接踵而至。“海洋石油301”要在深圳盐田为23000箱集装箱船加注LNG燃料7700立方米。
这次加注不仅是国内首次LNG船对船加注,也是全球最大LNG加注船在全球最大的单一码头给全球最大的受注船加注。
“这大半年你都没好好休息,能顶得住吗?”同事们都为张荣捏了把汗。
“我能行。我参与过槽车对船加注140多船次,经验相对丰富一些。”张荣说道。
加注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会导致液货舱压力超标,如果无法控制,加注作业将无法进行,加注方案一度陷入死结。望着4个独立液货舱,张荣灵光一闪:“船上不是有空舱吗?不如用来承接蒸发气?”这个创意给项目打开了一扇窗。
经过夜以继日的研讨,张荣制订了加注、货温控制、靠泊、引航、护航等一系列技术方案。2023年1月,“海洋石油301”首次加注作业圆满完成,拉开了我国沿海LNG水上加注业务的序幕。
3月20日在江苏徐州举行的2025第七届全国石油化工数字化罐区论坛上,2025石油化工罐区优秀解决方案评选结果揭晓,共24家企业获奖。 其中,北斗启明(北京)节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均友欣业....
日前,从吉林石化传出好消息,继2023年末成功开发出高强中模型大丝束碳纤维新产品后,经过科研人员一年多的不懈努力,产品优良品率超过90%,标志着质量稳定性攻关取得重大突破。高强中模型大丝束碳纤维作为....
炼厂干气是原油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占原油加工量的3%~5%。其富含氢气、甲烷、乙烷、丙烷、丙烯等组分,是重要的石油化工资源。然而,10多年前,我国炼厂干气还大多被用作燃料白白烧掉。
“这次除尘器的改造,可谓是给我们的高温工作环境送来了一波‘清凉’,为职工创造了更为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近日,延安石油化工厂职工对于生产岗位改善项目的落地见效纷纷夸赞。 据悉,该厂烷基化装置...
近日,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团队研发的新型“洋丰高富专”花生专用肥和大豆专用肥正式推向全国市场。这两种复合肥不仅具有增产效果,还具备一项特别的功能——从源头阻控黄曲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