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9月26日,经过16天、6000海里的航行,来自卡塔尔的“阿尔卡莎米亚”号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抵达江苏盐城。我国规模最大的LNG储备基地——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开始接卸首船LNG,标志着该基地正式投产。
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表示,该基地的投产对于华东地区天然气供应渠道的多元化以及天然气储备调峰保供等意义重大,将极大提升华东地区清洁能源的保供能力,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图为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开始接卸首船液化天然气。(侯凯邀 摄)
位于盐城市的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是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及互联互通重点规划项目,一期工程建造10座大型LNG储罐,包括4座22万立方米储罐和6座27万立方米储罐,总罐容达250万立方米,是国内规模最大的LNG储备基地。按照年处理能力600万吨计算,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764万吨,减排氮氧化物66.8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8000万棵。
随着我国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速。2006年,中国海油广东大鹏接收站投产,我国LNG产业实现零的突破。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建成沿海LNG接收站22座,总接收能力9227万吨。其中近十年新建接收站16座,新增接收能力5917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10.8%,建设规模位居全球首位。
LNG接收站的大规模快速建设,得益于设计建造技术的自主掌握和我国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中国海油气电集团董事长石成刚表示,中国海油在国内率先进入LNG领域,自主研发建立了LNG接收站智能化新型化、新型低温存储等13大技术体系,掌握了全球最大27万立方米储罐的设计建造能力,整体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我国LNG接收站建设按下了快进键。
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国家发改委提出,到2030年,天然气占国内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争取达到15%,而目前占比仍不足10%,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仍需加速推进。
石成刚介绍,除了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外,中国海油正积极推进宁波、珠海等地多个接收站扩容,已开工扩建11个27万立方米储罐,届时将使这些接收站的储存能力基本实现翻一番。
7月21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召开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学习领会党中央关于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商会的重要部署精神,切实做好“四个服务”,推动学习教育...
7月20日至21日,受台风“韦帕”影响,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出现强降雨。茂名石化、中国航油珠海公司、中国海油、中科炼化等石化企业迅速启动防台风应急预案,加强对重点装置和设备进行排查,强化低洼易涝区...
7月18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绿色发展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传统产业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
7月17日,作为链博会・清洁能源链系列专题活动之一,江苏省源网荷储一体化产业链推介对接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依托链博会国家级展会平台,为江苏相关开发区、高新区搭建招商投资桥梁,为企业构建国际交流...
中化新网讯7月20日,以“AI赋能谋新篇产业协作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吸引来自各行各业的1400多位专业人士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