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4月16日,中原油田天然气产销厂东濮采气管理区传来喜讯:部1-侧6井自年初实施措施复产以来,连续稳产105天,日均采气1.02万立方米,累计增气89.73万立方米。
“部1-侧6井措施增产效果显著,主要得益于开发研究所与东濮采气管理区组织开展技术攻关联盟的结果,这种互相补短板、加长板的融合模式十分给力!”该厂总地质师汪海说。
今年年初以来,该厂聚焦生产天然气4500万立方米中心任务,组织开发研究所与东濮采气管理区“结对子”,发挥技术骨干在“你有区块,我有技术”“你有难题,我来破解”攻坚克难中的引领作用,联合开展“所区共治”“大兵团作战”,打通“科研+生产”的最后一公里。
该厂东濮采气管理区将汇总的8项生产现场难题,提交给开发研究所进行集体会诊。两家单位以工作目标具体化、系统思维导图化、研究方法科学化、责任落实清单化、考核定量一体化为重点,制订联合工作清单,明确解决问题时间节点,加快推动科研阵地前移、技术服务前置、攻坚力量前倾,进一步拓展气田开发合作模式,深化“科研+生产”联盟攻关,合力破解老井稳产、新井上产、措施增产、管理促产遇到的难题,确保了一季度天然气日均产量超16万立方米,为实现“开门红”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两家单位业务上有关联、流程上有交叉、技术上有互通,共同围绕生产堵点、难点、重点问题,联合开展技术合作、立项攻关、破解难题,既是合作也是学习。我们将利用好联盟攻关这个平台,加快推进气田开发关键技术突破,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的牵引力、支撑力。”该厂开发研究所所长雷俊杰说。
据了解,该厂开发研究所与东濮采气管理区的生产技术骨干,一同开展现场联合办公,一同深入生产现场调研,一同开展技术难题分析研究,加快了气田开发关键技术在生产一线的转化应用,提升了气田开发整体工作效率和效益。
5月20日,由中国石油数智研究院(以下简称数智研究院)科研团队研发的四足机器人,在锦州石化、锦西石化生产现场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检测及巡检初步可行性测试验证并取得成功。
在天开园6号楼,天津久瑞盛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们正专注地投身于科研工作。该公司是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赵国锋教授创办的企业之一。从最初在实验室反复验证理论、攻克技术难关,到如今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由于装置大、安全要求高,化工领域常被视为“男性主导”的领域,但奋战在青岛海湾集团生产和科研一线的许多巾帼标兵却不这样想,她们认为女性也能在化工领域展现自己的坚韧与细腻。近日,获评青岛海湾集团2025年...
近日,天津大学科研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成功开发出一种高效生产稀有人参皂苷的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先进科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