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当前氟硅行业正处于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发展低谷期。要走出低谷,行业应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走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提质化、安全化,创造蓝海市场、突破红海市场。这是5月23日在杭州举办的2024第八届中国氟硅产业大会上业内达成的共识。
当前,氟硅材料产业发展面临原始创新不强、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同质化竞争激烈、绿色化发展有待提升等诸多挑战。为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二级巡视员韩敬友为行业发展提出5点建议:一是高端化,推进合规化工产品向高档化工新材料延伸;二是绿色化,厚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三是智能化,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四是提质化,注重集聚化、集约化布局及资源配置;五是安全化,提高本质安全和清洁生产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张立群指出,企业应当认真思考“未来社会对氟硅材料以及化学品的新性能将有哪些需求”这个问题,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蓝海市场、突破红海市场。高校是中国申请有机硅、氟化工领域专利的主力军,建议加快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产业布局与重组,创造出一批具有原创性、高竞争力、高附加值的品牌和产品,推动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行业正处于波浪式发展规律的低谷期。这需要企业家们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企业的科技创新、协同整合以及交叉学科发展,理性看待协会发出的行业风险预警。”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理事长张立军指出,2023年我国氟硅行业产品产量、消费量双增,但价格却大幅下降。2024年,随着我国经济稳健复苏,氟硅企业也应厚植新质生产力,避免同质化竞争,提高盈利能力。
“所有国家都出现过‘泡沫’和危机,但多数都是短期现象。中国在长期的高增长后出现一些问题并不奇怪,我们要防止将短期波动中的‘低谷’看作长期的下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表示,我们正处在新的工业技术革命的风口,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为后发国家提供了赶超先进国家的新机会、新赛道。
针对高精尖应用领域,多氟多集团党委书记李世江指出,半导体用高端含氟材料与硅材料具有较高技术门槛,长期被国外垄断,国产替代空间巨大。为助推我国成为制造业强国,氟硅材料还应聚焦短板产品满足产业需求,深化政产学研用联动,加强产业上下游携手创新,协同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曹先军和巨化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童继红共同主持本次大会。江苏蓝必盛化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伟群,包头市人民政府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锐等出席并作推介。
由江西省农技中心种植业推广处主办的2025年配方肥产需对接会议于5月14日以线上视频形式召开,聚焦“三新”集成技术(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推广与配方肥供需对接,为江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5月21日,我国首套自主研发和创新集成的智能钻井系统——长城钻探“长龙号”智能钻井系统1.0在辽河油田页岩油施工现场雷88井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石油勘探开发朝数字化、智能化钻井迈出关键一步。
5月2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正式对进口自中国的新乘用车及轻卡充气橡胶轮胎启动反倾销调查。本案被调查产品为新充气橡胶轮胎,用于小型汽车(包括旅行车和赛车)以及载重指数不超过121的公共汽车或卡车。....
在全球气候协议收紧与中国“双碳”目标叠加的背景下,ESG(环境、社会、治理)不再是一道“选答题”,而是关乎石化企业生存的“必答题”。
近日,谦信(荆门)新材料有限公司60万吨乙酸项目生产线顺利产出合格产品,这标志着该项目实现一次开车成功,正式进入投产运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