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排放控制正式提上日程

  近期,美国环境保护局表示,将对大型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的甲烷排放征收费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自2023年11月生态环境部等11部门印发《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以来,我国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正式提上日程。

  能源活动是主要来源之一

  甲烷具有增温潜势高、寿命短的特点。《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显示,全球约60%的甲烷排放来自人类活动。国际能源署甲烷追踪数据库公布的数据进一步揭示了人为甲烷排放量的主要来源:以2022年为例,全球人为甲烷排放量为3.55亿吨,主要来自农业活动、能源活动、废弃物处理三大领域,排放占比分别为39.9%、37.5%、19.9%。

  2023年年底,我国发布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信息》显示:2018年,能源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01.5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从气体种类构成来看,甲烷排放量为2865.8万吨,仅次于二氧化碳,且其中燃料燃烧排放占5.8%,逃逸排放占94.2%。

  “60%左右的人为甲烷排放可以通过较低成本措施实现控排,且其中约50%的部分为负成本,60%~80%的油气甲烷排放、55%~98%的煤炭甲烷排放、30%~60%的废弃物处理甲烷排放可以通过低成本措施实现控排。”日前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甲烷排放控制与资源化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如是说。

  控排行动正在有序开展

  近年来,我国多措并举严格控制甲烷排放,管理体系正日渐完善。

  从国家层面来看,甲烷排放控制的政策体系正在加速构建。2021年10月发布的《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成效和新目标新举措》提出,通过合理控制煤炭产能、提高瓦斯抽采利用率等,以及控制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鼓励采用绿色完井、推广伴生气回收技术等举措,有效控制煤炭、油气开采甲烷排放。2023年发布的《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明确提出8项重点任务,是我国开展甲烷排放管理控制的顶层设计文件。

  从地方层面来看,大部分地区将甲烷排放控制要求纳入地方重大规划文件。天津、吉林等地将甲烷排放控制纳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湖北等地在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强甲烷排放控制;北京、上海等地强调了重点领域甲烷排放的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等。

  从行业层面来看,石油和化工行业作为能源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已积极开展多项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据了解,2018年,中国石化启动“绿色企业行动计划”,提出加强油田伴生气、试油试气、原油集输系统的甲烷回收利用;2021年3月,宣布将以净零排放为终极目标。2021年5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北京燃气、华润燃气和新奥能源7家油气企业联合成立甲烷排放控制联盟。

  行业控排要靠“龙头”带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在能源、农业和废弃物处理甲烷资源化利用方面已培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主体,主要利用方式包括作为发电、供热、用作工业燃料和原料等。《报告》还指出,甲烷排放控制与资源化利用逐步成为全球热点议题,我国甲烷资源化利用尽管面临较大挑战,但也充满机遇。

  对于油气领域来说,甲烷排放控排与资源化利用面临三大痛点。一是现行排放核算指南老旧,采用的排放因子缺省值与实测值差距较大;二是油气甲烷排放监测、检测和回收利用等技术仍存在堵点、难点,叠加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高,难以广泛应用;三是城市燃气系统的甲烷排放核算、监测方法缺失。

  《报告》认为,国家支持能源领域甲烷资源化利用、地方政府积极引导煤炭甲烷开发利用为行业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石油和化工行业推进甲烷排放控制,要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控排联盟是开展油气甲烷的排放控制与资源化利用,致力于打造高质量、开放性的技术经验分享与合作平台,头部企业将辐射带动全产业链前后端、上下游企业的控排、利用和研发,为全行业甲烷排放控排与资源化利用提供动力。

相关推荐

化工行业VOCs低效失效治理设施整治亟需推进

中化新网讯“为减少VOCs排放总量,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必须做好源头减排、过程管控、末端治理的全流程体系。”5月15日,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副秘书长李小平在第八届石化化工VOCs资源回收与深度高效治理技....

2025-05-19     中化新网

重庆气矿推进光伏项目建设

今年以来,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卧北中心站光伏发电量18597千瓦时,气矿首座光伏发量站发电量持续稳定.截至目前,光伏发电量已累计达到10.6万千瓦时。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上海石化首季取水量创五年新低

今年以来,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石化)狠抓运行优化,强化水质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减排工作。一季度发电取水量降至1.43立方米/兆瓦时,较去年同期下降28%,创近五年新低,实现经济效益...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中韩石化应用固废回收新技术

近日,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韩石化)环保技术取得新突破,其3号催化装置将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脱硝过程中产生的亚硫酸钠固废成功转化为工业产品,纯度达80%以上,实现“变废为宝”。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北京碳市场去年成交额3.71亿元

记者5月13日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北京市碳市场)2024年度工作圆满完成,全市850余家重点碳排放单位均完成碳排放配额清缴、履行碳排放控制义务。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地下“绿色画笔”绘就环保动脉

近日,山东省昌邑市潍河畔,随着最后一根管道从G309国道地下平稳回拖,由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原建工公司承建的济青管道提升改造工程三区段6条定向钻穿越任务全部完成。这一刻,项目经理薛大帅紧握对讲机的手终于...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