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革命加速演进,如何乘“数”而行?“加快推动数字赋能,积极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4年,兰州石化立足时代背景,着眼未来发展,以实际行动响亮地回答了这个重大而紧迫的实践课题。
向“智”而行 提升转型“含金量”
“兰州石化数字化转型项目达到预期效果,在智能化方面的创新与应用达到石化行业国际先进水平,具备向其他炼化企业复制推广的条件。”2024年6月28日,上线验收专家评审组对兰州石化数字化转型项目的肯定,引起满室掌声。
作为集团公司炼化企业中首个实施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项目,兰州石化要面对的,是国内外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借鉴的艰难状况。于是,兰州石化以“建成兰州石化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打造榆林乙烷制乙烯智能工厂”为目标,按照“业务发展、管理变革、技术赋能”三大主线,突出以效益最大化为核心的“智能价值链”,以精益高效为核心的“智能产品链”,以可靠运行为核心的“智能资产链”,以协同共享为核心的“智能创新链”,着力打造企业数智赋能体系,开始了逆势突围。
在传统企业加速焕新的过程中,兰州石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越发明显。这一年,兰州石化建设完成生产经营、计划调度、化工销售、生产运行、工艺技术、用能优化、设备管理、安全环保等8个一级场景,22个二级场景和2个技术支撑场景,打通专业间的数据流,变条块化管理为业务全景化分析、数据自动化流动和专业一体化协同,完成数字化转型蓝图顶层设计,推动工厂决策模式由金字塔形向扁平化、实时化、全要素闭环化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式转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成效凸显。其总结提炼的炼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论,搭建的炼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也为中国石油其他炼化企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深化应用的项目样板。
向“数”而行 竞逐信息“向新力”
2025年1月10日,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兰州石化大集中ERP系统正式切换上线。
对于兰州石化来说,推进大集中ERP和“数智中国石油”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部署的实际行动,也是兰州石化加快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的必由之路,更是补齐信息化短板,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紧迫任务。
作为集团公司大集中ERP首批上线单位,兰州石化集中力量、连续奋战,在工作日历上记录下了推进信息建设的坚实脚步:2024年上半年完成第一、二轮单元测试;9月11日完成第三轮集成测试;10月15日,以地区公司为主导,完成第四轮带权限测试;11月9日,完成各模块动静态数据初始化,开展全业务链验证;12月7日,分别完成8个模块的业务及财务月结;2025年1月10日,大集中ERP项目如期完成全面上线切换……
至此,借助大集中ERP的上线运行,兰州石化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及价值流的“四流合一”,蕴含着企业发展“密码”的数据流穿梭在企业各个业务支脉,为构建数字经济时代核心竞争力创造了无限可能。
向“新”而行 提高发展“支撑力”
“装置工艺流程图与装置现场流程图通过二维、三维的切换,让我对装置设备内部构造有了更加直观、更加全面的认识!”2024年12月30日,新员工魏会宁在学习5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流程时,对运行工程师高国宁兴奋地说。
这一年,兰州石化完成常减压区域智能车间建设,实现了工艺、设备、环保、安全、质量、现场作业等专业精细化管理,深度开展了加热炉效率、分馏塔水力学、换热器传热系数等工艺设备工况计算与分析,效果明显。随之建立的数字化赋能清单也通过制定系统应用规则,建立考核机制,形成了“千人千面”的岗位赋能平台。平台上由公司研发的180多个原子功能,可为用户赋予10大类100多种功能组合,减轻了一线操作、技术和管理人员工作强度,提升了操作和管理水平,员工赋能实现向“数字化、智能化”模式转变。
随着一个个应用场景的“落地”,数字化触角逐步延伸至兰州石化业务链的每个部分:现场管控由“定期检查、事后处置”向“快速感知、主动识别”转变,主营业务数字化覆盖率提升至80%以上;生产运行由“分散管理、传统监控”向“集中管理、精准管控”转变,55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8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的高附加值产品收率提高0.07%;计划调度由“条块化管理”向“一体化管理”转变,突出整体效益最大化;工艺优化由“传统经验优化”向“数据模型优化”转变,两套常减压装置报警分别削减46.88%和57.15%;能源管理由“计量级、监测级”向“分析级、优化级”转变,实现了以节能降耗为目标的能源优化一体化;设备管理由“故障性维修”向“预防预知性维修”转变,高危泵在线监控率提升44.2%,仪表巡检周期从8小时降低至分钟级……
“智能化不是想不想干,而是必须干,还要干出真正的竞争力,以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激发出新的活力。”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徐文学坚定地说。
早晨8:20,太阳还没离开地平线太远,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乙烯中控108会议室中,与会人员已围绕着智慧屏看板开始了一场短而精的信息化交接班“T会”。
近日,位于河南省襄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河南首成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呈现出繁忙的生产景象。在该公司生产厂区,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现代化生产设备。它们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指挥下,井然有序地运转着。
3月13日,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宜化集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企业数智化转型、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工厂、智慧矿山、智慧园区、人才培...
近日,中石化上海工程公司华昌化工机械厂针对压力容器、反应釜等核心产品的腐蚀防控需求,系统引入电阻探针、超声波测厚等成熟在线监测技术,通过设备制造环节的适应性改造,为下游客户构建起经济可靠的腐蚀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