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我国海上首个热采油田——南堡35-2油田新投热采调整井顺利投产。该井是我国海上首次应用投捞电泵注采一体化管柱工艺技术的稠油热采井,该油井的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海上稠油蒸汽吞吐注采工艺再上新台阶、再获新突破。
据了解,我国海上稠油集中分布在渤海地区,地层原油黏度大于350毫帕秒的稠油约占15%,将稠油从地层提升到地面再完成输送,对钻完井技术、采油技术、流程处理、海管外输等都提出极高要求,常规冷采工艺存在自然递减大、有效期短、投资效益差等缺点。2008年以来,中国海油探索试验“稠油热采”开发模式,将南堡35-2油田作为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试验区,率先拉开了海上稠油热采大幕。
面对传统的蒸汽吞吐注采两趟管柱工艺存在的费用高、作业时效低、影响注热效果等问题,技术人员打破常规高温电泵注采一体化思路,创新研发了投捞电泵一体化井口装置、管内生产封隔器等关键工具/设备,形成正置式投捞电泵注采一体化工艺,利用连续管缆起下电泵,采用耐温180℃电潜泵即可实现蒸汽吞吐注采一体化,一趟管柱快速完成注采转换,为海上稠油低成本、高效率开发开辟了新路径。
通过开展一系列先导试验,不断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南堡35-2油田有效解决了高温注采一体化、井下高温安全控制等世界级难题,并探索形成了包含井口抬升控制、井下耐高温工具、一体化注采管柱、注汽工艺在内的具有中国海油特色经济高效开发的稠油蒸汽吞吐热采技术体系,部分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从昔日单井试验到如今规模化开发的跨越。
中国海油秦皇岛32-6作业公司主任工程师山金城表示:“从首个热采油田、首个过热蒸汽驱试验井组,到现如今的首次投捞电泵注采一体化管柱工艺应用,南堡35-2油田展开的一系列先导试验,为我国实现稠油的自主开采和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推动今后渤海湾盆地上亿吨稠油资源的有效动用。”
7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上半年,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7月20日,从中国石油传来消息,我国西南最大天然气生产企业——西南油气田公司上半年新增15口百万气井,天然气产量创新高,增量规模在全国各油气田中位居首位。
7月11日,中国信科研发的耐辐照光纤光缆实现关键突破,最高耐受辐照剂量达650kGy,核心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相关技术空白。
近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四部门印发《浙江省新材料中试平台发展和中试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该省新材料中试平台、新材料中试项目、新材料中试项目运行管理要求,将自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