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碳管理,技术是重点

 近日,赛迪研究院发布《发达经济体工业碳管理政策动向及启示》(简称《启示》)指出,工业碳管理已成为发达经济体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选择。截至目前,美国、加拿大、欧盟及成员国德国等发达经济体均发布了工业碳管理相关的战略或政策。

赛迪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指出,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上述国家和地区将碳管理技术作为关键技术,持续关注二氧化碳捕获、储存、运输和使用以及从大气中清除。对于我国来说,在实现碳达峰后,碳管理技术也会是实现碳中和目标必不可少的技术,是工业碳管理的重点。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既可以从发电和工业过程相关的排放源中分离二氧化碳,又能从大气中捕集并转化为有用产品或永久性封存,是碳管理技术框架的核心。”该负责人说。

美国力推工业碳管理技术商业化。美国在《碳管理商业化道路》中提出碳管理规模化发展路径,包括到2030年,乙醇、天然气加工等高纯度二氧化碳行业开发并运营碳管理技术项目;2030年以后,提高较低纯度二氧化碳和分布式工艺排放行业的碳管理技术项目经济性。2024年2月,首次将碳管理技术纳入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据了解,2020年以来,美国在CCUS技术研发与示范方面的投资已超过67亿美元。

加拿大侧重成熟碳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2023年9月,加拿大发布《碳管理战略》提出,建设更加有竞争力和稳健的碳管理体系,到2030年,实现CCUS支持脱碳,同时加快开发早期阶段的碳管理解决方案;到2040年,减排技术在工业领域得到快速应用;到2050年,碳管理技术广泛应用,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欧盟侧重工业碳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管理框架构建。2024年,其公布的《工业碳管理战略》提出分三阶段实施工业碳管理。第一阶段到2030年,每年至少封存5000万吨二氧化碳,建设由管道、船舶、铁路和公路组成的相关运输基础设施。第二阶段到2040年,大多数地区建立起经济可行的碳价值链,二氧化碳成为欧盟单一市场内封存或利用的可交易商品,所捕集的二氧化碳超三分之一被利用。第三阶段在2040年后,工业碳管理成为欧盟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生物源碳或大气碳成为碳基工业过程或运输燃料的主要来源。

据了解,我国也已开始着手推进工业碳管理。今年5月,全国首个工业碳管理平台——上海工业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营。目前,该平台已内置风电、太阳能等高端装备类,锂电池等电子信息类,食品、家具、纸制品等消费品类,钢制品、钢制零部件以及各种能源类型驱动的汽车等50余个核算模型,可拓展连接更多应用场景,帮助企业低门槛、低成本开展碳足迹核算与认证。此外,《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实施指南》等一揽子政策均对碳足迹管理、平台建设进行部署和规划。

为进一步推进工业碳管理全面发展,上述负责人建议,我国要加大工业碳管理关键和前沿技术研发力度。一方面,针对CCUS高成本的技术瓶颈,加大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力度,降低产业链关键技术成本。另一方面,将传统的CCUS技术和多样化扩展的碳管理技术融合布局,面向新型高效碳捕集系统等前沿热点方向重点发展颠覆性技术。

赛迪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还表示,通过分析比较发达经济体工业碳管理政策发现,布局建立工业碳管理监管框架和工业碳管理政策支持体系很重要。对于我国来说,可在现有《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基础上,尽早研究出台层级更高且覆盖CCUS安全存储、运输、利用全产业链各环节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构建符合国情的工业碳管理监管框架;针对当前工业碳管理技术成本高、商业模式不明确、激励措施不足等短板,构建有效的财税、产业、市场等政策保障体系,比如引导金融机构支持CCUS技术发展和示范、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推动CCUS项目与碳市场衔接等,营造有利于工业碳管理发展的政策环境。

相关推荐

重庆气矿推进光伏项目建设

今年以来,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卧北中心站光伏发电量18597千瓦时,气矿首座光伏发量站发电量持续稳定.截至目前,光伏发电量已累计达到10.6万千瓦时。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上海石化首季取水量创五年新低

今年以来,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石化)狠抓运行优化,强化水质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减排工作。一季度发电取水量降至1.43立方米/兆瓦时,较去年同期下降28%,创近五年新低,实现经济效益...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中韩石化应用固废回收新技术

近日,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韩石化)环保技术取得新突破,其3号催化装置将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脱硝过程中产生的亚硫酸钠固废成功转化为工业产品,纯度达80%以上,实现“变废为宝”。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北京碳市场去年成交额3.71亿元

记者5月13日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北京市碳市场)2024年度工作圆满完成,全市850余家重点碳排放单位均完成碳排放配额清缴、履行碳排放控制义务。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地下“绿色画笔”绘就环保动脉

近日,山东省昌邑市潍河畔,随着最后一根管道从G309国道地下平稳回拖,由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原建工公司承建的济青管道提升改造工程三区段6条定向钻穿越任务全部完成。这一刻,项目经理薛大帅紧握对讲机的手终于...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红光公司打好降本增效组合拳

一季度,中国兵器北化研究院集团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红光公司(以下简称红光公司)通过深挖设备潜能,强化精益管理,打出降本增效组合拳,成功推进天然气锅炉生产提质增效,一季度吨蒸汽燃气消耗较去年同期...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