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指导,贵州大学主办,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襄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襄阳市襄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承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态友好无公害杀菌剂和抗病毒剂创制与产业化”
项目田间联合试验观摩评价会在湖北省襄阳市举办。经过评价专家组认定,由贵州大学创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杀菌剂——20%截短侧耳素悬浮剂和20%氯乙酰截短侧耳素悬浮剂,防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效果突出,是细菌性病害防控药剂的一次重大突破,建议加快登记,拓展对其他作物的细菌性病害的防控试验。
资料显示,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为代表的植物细菌性病害,是仅次于真菌的第二大病原物,具有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可选择农药品种少等特点,一旦染病极易爆发成灾,给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20%截短侧耳素悬浮剂属于纯天然生物农药,是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全新创制,历时四年千余次试验,专门为解决植物细菌性病害防控难题而来,具有用量少、防效高、成本低、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等特点,已经在贵州、湖南、湖北等8个省份开展了联合试验,效果明显。
两个创新产品对水稻细条病的防控效果均超过85%
据试验负责人、湖北省农科院植保土肥所汪华研究员介绍,田间小区、大区和大田示范试验表明,新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防治水程细菌性条斑病效果显著,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减少病害对水稻的危害。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采取飞防的情况下,20%氯乙酰截短侧耳素悬浮剂亩用量75ml和20%截短侧耳素悬浮剂亩用量100ml时,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均在85%以上,优于农民自防。
室内评价环节,项目评审专家建议,加快新药剂的混配性研究以及对水稻不同品种的安全性研究,把握用药关键时期,加快推广示范和登记进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教授表示,从对照田的发病情况来看,水稻细条病对产量造成的损失很大。新药剂田间效果相当显著,希望能够尽快登记,争取产生更大的生产效益。
中国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张克勤教授认为,本次试验示范非常规范,结果非常有说服力。整个项目对发酵而来的截短侧耳素进行创新,创新性非常强,且绿色安全,在国内是一个相当大的突破。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张友军研究员指出,试验的新产品虽然是生物农药,但比化学农药效果要好的多,打破了人们对生物农药药效慢、效果差的认知,效果非常震撼。
宋宝安院士在总结中表示,20%氯乙酰截短侧耳素悬浮剂和20%截短侧耳素悬浮剂不仅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效果好,同时对水稻白叶枯病和柑橘溃疡病等效果同样优异,已经在十几种细菌性病害上进行了试验,团队将在安全性上做深做细做透,为绿色植保和重大病害防控做出贡献。
与会领导致辞
专家评审
与会人员合影
6月11日,随着15万立方米4#储罐最后一块壁板吊装就位,由延长石油承建的延安原油储备库及配套设施项目8座储罐主体施工全面告捷,较原计划提前39天,刷新了延长石油炼化项目建设指挥部建设新纪录。
5月29日,隆扬电子发布公告称,与宁波信广双联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股权收购协议,以1.2亿元收购常州威斯双联科技有限公司51.00%股权。
6月12日,中国钾肥进口谈判小组(中化、中农、中海化学)与食安供应链有限公司(迪拜)就2025年钾肥年度进口合同价格达成一致,合同价格为346美元/吨到岸价,相较去年273美元/吨CFR的合同价格...
近日,我国多地气温持续上升,超过10个省份发布高温预警,社会用电量不断增加,对天然气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中国海油充分发挥海陆联动优势,积极筹措天然气资源,为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夯实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