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当之无愧成为最热门词汇,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讨论。近期,在《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主办的能源·化工雁栖湖科创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介绍了国内外颠覆性技术发展现状,深入探讨了颠覆性技术形成机制,并为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现归纳整理如下:
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是推动产业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的先进生产力,目标是实现生产力“质”的跃迁。
新质生产力依靠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前沿技术创新,从而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按照科技部定义,颠覆性技术是通过科学或者技术的创新突破,对已有传统、主流工艺技术等进行另辟蹊径的革新,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革命性、突变式进步的技术。可以看出,颠覆性技术的核心特点是技术本身要做到另辟蹊径,与当前主流技术相比具有重大的突破。从社会层面来看也是能推动经济发展的先进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无疑是技术创新的最高层次表现,也必将是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产业变革的主要突破口。
颠覆性技术除了变革性等特征之外,还具有隐蔽性、高风险性、长周期性等特征,在技术变革过程中需要进行长期关注和投入。
在长期实践中,国内外颠覆性技术发展的诸多经验值得借鉴。例如美国构建了DARPA颠覆性技术创新模式。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明确提出要突出“前沿技术研究”“颠覆性技术创新”要求。2013年在国家层面首次进行颠覆性技术预测研究,2015年中国工程院组织开展“中国工程院2035发展战略研究”,包含颠覆性技术内容。
在国内外颠覆性技术发展历程中,重要的经验便是建立常态化、系统化的技术预见机制,从国家、企业、机构等各层面均需下功夫;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环境,允许合理的失败和犯错,也需要控制风险;需要建立对具有颠覆性潜质的非主流技术的长期跟踪和投入机制;构建多渠道的信息获取机制,提高市场敏锐度和洞察力。
我们也需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颠覆性技术形成机制与培育环境尚未明确,针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研究起步较晚,当前国内还有许多颠覆性技术亟需突破。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颠覆性技术政策引导和顶层设计。加强颠覆性创新战略规划,完善颠覆性技术管理模式;强化基础研究和夯实工业基础,为颠覆性技术萌生和发展提供基础环境;建立鼓励紧迫性与长远性相结合开展研究的机制。
二是布局未来智能装备和绿色低碳技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强智能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智能支撑;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新质生产力构建绿色底色。
三是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链,为颠覆性技术创新提供支撑。依托产学研结合,建立颠覆性技术创新联盟或新型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发挥高校在原始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自主研发与国际合作的结合。
四是建立面向颠覆性技术的长周期研发投入机制。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及具有颠覆性潜质的非主流技术的研发投入;积极拓宽科技经费投入渠道,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重视跨领域、跨学科研发投入。
五是建立颠覆性技术培育的人才环境。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创新环境,吸引更多年轻人追求创新;建立激励、免责机制“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形成“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氛围;培养前瞻性创新人才,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跨学科与交叉学科人才。
本文由成瑞欣整理
近日,航天科技集团建成我国首个高温浮动球阀热油试验平台。该试验平台的设计温度最高为450℃,设计压力最高60MPa,具备模拟极端现场工况的能力,不仅能够精准模拟实际工况下的极端环境,更为高温高压球阀及...
6月27日,山东省科技大会在济南召开。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山东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鲁北化工建材设计院、山东金海钛业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完成的“含硫钙废弃物协同处理新技术及硫磷钛钙锂联产生态...
反式乌头酸是一种食品安全的六碳不饱和三元羧酸,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用于新型杀线虫生物农药和新一代生物基增塑剂。传统生产方式中,反式乌头酸主要从植物中提取,含量低,分离纯化成本高;而...
6月27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京发布石油分子工程数据库及过程模拟平台。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徐春明教授启动了发布仪式,张霖宙教授代表研发团队介绍了平台的功能,史权教授介绍并回顾了平台30年来基础...
6月27日,由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的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挂牌三十周年交流暨石油分子工程前沿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邀请了超过30个单位的200多名代表参加,共同回顾实验室成立以来的发...
中化新网讯6月25日-27日,2025中国磷化工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磷系新能源材料创新发展论坛和首届磷产业数智化技术装备展示展览交流会同步在湖北宜昌召开。山东保蓝环保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杨全宏在会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