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7月11日,国际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在北京成立。来自全球四大洲12个国家的90余名代表出席成立大会及会员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了组织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当选理事长。
据悉,该组织由中国石化牵头发起,联合全球多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机构和个人成立。其核心宗旨是“碳路创新、共享未来”,旨在搭建全球共享交流平台,汇聚世界高端智库力量,推动技术迭代创新应用,促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打造应对气候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目前,该组织已有50个遍布全球的会员,涵盖企业单位、行业组织、研究机构及专家院士,初步构建起具备行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CCUS全球协作网络,未来将通过十年“三步走”战略,逐步成为具有公信力、影响力、权威性的CCUS国际组织。
马永生表示,该组织将始终恪守“服务者”与“协调者”的核心定位,积极倾听各方诉求,促进会员间深度对话与实质性合作,确保组织高效运转、目标清晰、成果丰硕,用创新之火点亮绿色未来,以合作之桥连接共赢之路,使CCUS成为全球碳中和的加速器。
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侯启军,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兼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办事处主任夏泽翰应邀出席会议并致辞。
侯启军表示,作为发起单位,中国石化将担当组织运营的开拓者、争当产业发展的探路者、勇当行业生态的贡献者,全力支撑国际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高水平高效率运行,推动前沿技术创新,奋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推动构建互信合作、互利共赢的行业生态,共同促进全球CCUS产业快速发展,共享绿色低碳美好未来。
罗晖表示,作为中国最大的科技共同体,中国科协高度赞赏并全力支持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期待国际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推动技术创新国际协作、建设规模应用的合作平台、打造共赢共生的国际产业生态,为全球CCUS技术进步和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力量。
夏泽翰表示,国际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的成立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此,我们向所有创始成员发出倡议:加强技术研发合作,促进产业协同创新,推动政策协调支持,增强公众参与意识,铸造国际合作模式典范,携手共创CCUS发展新未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力支持国际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的发展,共同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净零排放已成全球共识。截至目前,全球约有151个国家提出“碳中和”或“净零排放”气候目标。CCUS作为一项具有大规模减排潜力的技术,在碳中和目标中累积减排贡献率约15.0%,是净零排放重要手段。而要达到承诺净零排放目标,到2050年前,CCUS项目能力需要增加100倍以上。
多年来,中国石化致力于引领我国CCUS产业发展。2012年,国内燃煤电厂首个CCUS项目在胜利油田启动。2015年,中国石化南化公司、华东石油局携手合作,开启了中国石化内部上下游企业之间二氧化碳资源综合利用的先河。2022年,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正式注气运行,标志着我国CCUS产业开始进入成熟的商业化运营,同年,启动我国首个开放式千万吨级CCUS集群项目可行性研究。2023年,我国首条长距离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建成投运,为推动CCUS产业化发展贡献了石化力量。
车轮滚滚,驶过曾见证霍去病北击匈奴、玄奘西行求法的古道;目光所及,是古丝绸之路咽喉诉说的百年沧桑。 兰州千年风华未褪。在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上,一座肩负新时代“西部重要增长极”使命的新城....
2024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中试平台建设,《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等陆续发布;编制《制造业中试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余个省份出台中试专项政策;一批专业化的中试平台正加速培育。
8月22日,《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在兰州新区召开的“2025上市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暨首届资本市场助力石化‘专精特新’企业对接工作会”。会上,投资机构、龙头企业等形成共识:通过并购延链、耐心资本托...
我国再添一个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项目。8月22日,中国海油对外宣布,公司旗下所属中海石油大榭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以下简称大榭石化)在浙江宁波全面建成。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额为210亿元,是我国规....
8月18日,印度商务部贸易救济总局(DGTR)发布液体环氧树脂反倾销终裁。中化国际(600500.SH)旗下相关企业取得从价税37美元/吨的全球最低税率。
8月20日,记者从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供应链及商务服务专题展媒体通气会上获悉,本届服贸会交通运输服务专题展将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首钢园13号馆举办,以“人享其行、物畅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