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界的“新华字典”——《化工辞典》出版发行纪实

编者按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化工辞典》,自1969年8月问世以来,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现已出版发行到第五版,累计发行百万册,成为化学工业出版社最畅销的优秀科技图书之一。在化学工业出版社成立70周年和2024年到来之际,本版发表此文以飨读者,并向《化工辞典》的作者、出版者和广大读者致以诚挚的谢意和敬意。


downLoad-20240206123701.jpg

  在中国,提起《新华字典》,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在中国的化工界,也有这样一本“新华字典”,那就是《化工辞典》。这本辞典从54年前的第一版到现在发行的第五版,虽然已过“知天命”之年,但仍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化学化工界的业内人士和广大读者。2000年8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系统工程专家宋健,在参观第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以下简称化工社)展台时,盛赞《化工辞典》“是一本好书”。

  一石激起千层浪

  《化工辞典》的选题,是在原化工部领导的指导下,由化工社于1959年提出的。开始由化工社编辑沈選、郭长生向第三届人大代表王箴约稿,请他组织上海化工学会的众多专家编写一本化工方面的综合性工具书《化工辞典》。编写工作得到上海市化工局的大力支持,编写任务由上海市化工学会承担,主编由时任上海市化工局副总工程师、上海市化工学会副理事长王箴担任。1969年8月第一版出版发行,经过多次再版,至今已经出版发行第五版,平均每版修订的时间为10年左右,累计发行百万册。

  《化工辞典》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50多年来在我国化学化工界掀起阵阵涟漪,在社会上引起轰动效应。在首发当天,新华书店销售这本书的柜台前就排起了长队。原化工部机关将这本书发给每个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作为指导化工业务工作的重要参考书。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国务院原副总理王震等都备有《化工辞典》。《化工辞典》第二版发行后,王震副总理曾给化工部打来电话,询问该书的出版情况。国务院各经济和工业部门的领导同志,也都把这本书摆在了自己的案头或书架上。

  上海辞书出版社曾派人专程来化工社探访,他们称赞此书是专业辞书的范本。《现代汉语词典》中许多科技条目,参考、吸收了《化工辞典》的内容。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上海辞书出版社等单位,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经常参考此书,评价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书。后来国内出版的一些专业辞书,都把《化工辞典》作为核对化学化工词条的重要参考文献。

  化工版《现代电镀手册》的作者刘仁志教授在2013年回忆说:“44年前的1969年,我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我学的是机械加工,却被分配到国营710厂的电镀车间。当时我对电镀一无所知,看着摆在车间里的坛坛罐罐,就知道这个车间至少与化学化工是有关的,于是就想找与化学化工有关的书来看。当时找一本语录很容易,可要找一本科技书却很难。但机遇巧合的是,这时工厂情报室购进了一批新书,其中就有《化工辞典》。我如获至宝,拿着工作证借过来就看,知道了电镀是怎么一回事,也知道了有个化学工业出版社。”

  随着社会影响的扩大,《化工辞典》很快进入到了化工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广大读者的视野和手中,成为广大化工专业技术人员和化工爱好者的良师益友,对普及化工知识、促进化工生产建设和科研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此同时,写给主编王箴和出版社的各种咨询信件接踵而来。有的询问化工产品,有的查询数据标准,有的索要产品配方,有的求解生产难题,有的提出意见和建议,还有的求助购买这本辞典。1986年,江西省宁都塑料厂助理厂长在写给王箴的一封信中说:“由于您主编的这本书,内容丰富,很有实用和参考价值,我就委托出差的同志走遍全国各地新华书店,都未能如愿买到这本书。在十分无奈的情况下,特写信与您,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对这些读者来信,王箴和出版社的同志都一一作答,满足了读者的各种需求。

  到上世纪90年代,《化工辞典》修订出版三版,累计销售超过52万册,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其自身价值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到2013年该书出版四版,累计印刷24次,印刷近百万册。1993年《化工辞典》繁体字版由台湾省中央图书出版社购买了境外出版发行权,发行后在台湾省及东南亚一带受到广大读者欢迎。

  1982年《化工辞典》第二版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1983年获化工部优秀科技图书奖,1994年第三版获得化工部优秀图书奖,1996年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1997年获得化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化工辞典》第四版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让不搞化工的读得懂, 让搞化工的用得上

  《化工辞典》是根据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普及化学化工基本知识的需要而编辑的一本综合性化工工具书。它的读者层面定位于具有中等文化水平及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工人。不仅化工专业人员可以使用,非化工人员也可以查阅。这就要求辞典无论是选词还是释义,都要宽窄适宜、深浅适当、程度适中,做到基础性、科学性、通用性和实用性的协调统一。

  《化工辞典》的收词范围,主要是化学工业中的产品、原料、材料、中间体、生产方法、化工过程、化工机械和化工仪表自动化等方面的专业名词,如化学矿物、有机和无机化学品、化肥、农药、橡胶、塑料、化学纤维、涂料、染料、胶黏剂、医药、助剂和香料等专业领域的名词;同时也收录了相关的化学名词,如有机和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专业领域的基本名词。第一版收录词目30类9500多条,第二版收录词目35类10500多条,第三版收录词目37类13600多条,第四版收录词目40类16000多条,第五版收录词目42类16000多条。

  对于化工专业名词,主要说明其理化性质、制备原理、过程方法及其应用。对于化学基本名词,着重讲述其基本概念,并适当举例说明。对于化工产品、原料、材料和中间体的名词,除说明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子式和结构式外,还突出介绍了其用途和制法。对于生产方法和化工过程名词,除阐述原理和过程外,还着重说明其应用范围,并酌情举例。对于化工机械和仪表自动化的名词,除讲明其结构和特点外,还具体介绍使用方法和应用范围,通用设备还附有插图。这样,不仅对于学化工和搞化工的人来说能够读得懂、用得上,对于那些没有学过化工和不搞化工的人来说,也能通过查阅这本辞典,学到相关的化学化工知识。

  辞典收录的词目,一般都具备重要、常见、稳定和有代表性的特点。主词目以通用名词为主,学名采用国家公布的化学命名,别称、简称和译名等酌情写在释文中。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等数据和产品规格等,尽量选择国内常用数据。译名采用国内较为流行的叫法,并附有原外文名。释文中的计量单位,均采用我国公布的法定计量单位。

  为了贴近实践,为化工生产建设、教育和科研服务,辞典采用了大量规范标准和实验数据。凡采用国外的数据标准,都与国际上公认的化学化工权威著作,如美国的《默克索引》《科克-奥思默化工百科全书》和德国的《乌尔曼工业化学百科全书》等核对。凡采用国内的数据标准,都要由提供单位反复进行查对核实。为保证所查文献标准数据的准确性,化工社专门聘请了北京大学文献系的专家对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把关、鉴定。

  为方便读者查阅,书中词条按汉语拼音字母排序,主词目后注有英文。文前有汉字拼音检字索引和汉字笔画检字索引,文后附有英文索引。

  一个字不能多, 一个字也不能少

  《化工辞典》第一版到第四版主编王箴,江苏省江阴县人,是我国知名的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他1918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学院普通科,1920年在北京清华学堂毕业,被派往美国留学,1926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化学博士学位。从1932年起他开始从事教学工作,历任厦门大学教授兼化学系主任,浙江大学化工系教授,之江大学教授兼化学系、化工系主任,交通大学化学系教授,沪江大学化学系教授。1952年后,他先后在上海市纺织系统、化工系统担任技术领导工作,是上海市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人大代表,上海市第七届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特邀人士,1994年8月逝世。

  王箴教书育人,著书立说,一向以严谨治学著称。新中国成立后,他编著了《普通化学》《化学初步》等一系列大学教科书和科普读物。其中,他1973年编著的《化工基础》5年时间就销售了37万多册。

  为了编好化工辞典,王箴查阅了国内外各种辞书和辞典,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与化工社一道精心设计了化工辞典的整体框架和内容结构。他主张编写这本辞典要坚持四个结合,即科学性与实用性结合、专业性与通俗性结合、完整性与主导性结合、系统性与概括性结合。他提出的收词原则是化工专业门类词汇要齐全,各专业种类词汇要有代表性。他要求每个词条的文字平均200字左右,语言简练,用词准确,力求做到多一个字累赘、少一个字残缺。

  王箴坚持亲自审稿,逐条把关。有时为了核对一个数据,常常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辞典的书稿档案中保留着王箴1983年11月3日写给出版社编辑部的一封短信:“关于芥酸、花生酸的溶解度都查不到,请复查。”可见他对词条内容的审查是十分严格的。为了使词条释义准确,用词恰当,他有时对每个字都要反复推敲。比如对“储”与“贮”和“萤”与“荧”的用法,王箴查阅了多种权威的文献后提出,当名词时用“储”,当动词时用“贮”;在化学上用“萤”,在物理学上用“荧”。

  王箴承担主编《化工辞典》时,已年过花甲,身体不好,常患湿疹。为了使辞典适合中国国情,使每个词条紧密联系实际,王箴亲自深入到化工企业和车间,调查研究并听取意见。在组织编写第一版时,他先后考察了上海水泥公司、天原电化厂和永利化学工业公司等化工企业和科研单位,收集了大量实验数据和第一手资料。在王箴的影响和倡导下,各专业编写组都纷纷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力求使辞典编得更加适应科技发展潮流,更能适合化工生产建设的需要。

  王箴先生逝世后,经各方协商,由化工社对《化工辞典》组织后续修订再版工作。从2012年起,《化工辞典》第五版修订工作由南京工业大学作为主编单位牵头组织,编委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化工专家、南京工业大学原校长欧阳平凯,常务副主任为南京工业大学原教务处长兼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管国锋,联合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院校,协同做好修订、编写和审定工作。

  第五版的主编是姚虎卿教授,山东曲阜人,原南京化工学院科研处处长、化工系主任,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评为全国化工系统劳动模范,是江苏省第八届人大代表。他是著名的无机化工专家,1994年他的“重整预加氢脱氯技术攻关”项目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从黄精天然二氧化碳提纯食品级二氧化碳过程的开发”项目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在专用化学品专项工作的突出成绩荣誉证书。

  第五版项目启动时期,姚虎卿和审稿组长王延儒教授都已70多岁,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积极承担了繁重的书稿编审工作,使《化工辞典》再版修订工作得以顺利推进。2013年6月推出的《化工辞典》第五版,新增及更新词条4200条。第五版重点增加了化学工程及其各单元过程、煤化工、石油和天然气化工、高分子化工、海洋化工、生物化工以及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词条;特别增设可供研究开发参考的单元过程耦合、换热和热回收网络、过程优化以及化学工程方法放大等方面的词条;补充化工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的新材料、环境保护、废弃物循环利用、新能源和能量有效利用等方面的词条;对助剂、溶剂、添加剂、农药、医药等精细化工产品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内容进行了应用方面的补充和修订。

  没有最好,但求更好

  《化工辞典》是化工社推出的一部力作,从选题策划到编辑加工,从出版发行到组织修订,历届社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始终将其作为重点图书,在人、财、物力等各方面优先安排、大力投入。出版社老中青编辑沈選、郭长生、黄志学、吴克文、衷珊堂、陈慰慈、夏叶清、徐世锋等,接力传承、辛勤付出、默默奉献,使得《化工辞典》面世后始终畅销不衰。

  上世纪50年代末,正是我国化学工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化工社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到,当时化学化工对于广大读者来说还有些神秘,他们迫切需要了解化学化工的一些基本知识。而那时社会上虽然有为数不多的含化学化工词汇的综合性辞典,但缺少带释文的专业辞典。于是化工社决定组织编写一本比综合性辞典程度要深、比纯专业辞典水平要浅的普及性化工辞典。根据读者的意见,化工社提出了突出化工特色、面向各界读者、坚持实用原则、保持中等篇幅等编写思路,力求使读者对这本书能够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永葆《化工辞典》的生命活力,化工社密切关注世界化工科技发展的潮流,仔细研究我国化工产品更新换代的情况,适时组织修订再版。从第二版开始,《化工辞典》陆续删去了一些陈旧过时的词条,增加了大量新的专业词条和基本名词。新增加的化工专业名词有新领域精细化学品、新型结构和功能材料化学品、信息化学品和生物工程等化工新技术名词。化学方面增加了新合成的物质名词,如零族化合物、金属羰基化合物、原子簇化合物和夹心化合物等基本名词。化工相关领域增加了新型能源、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名词。其中第二版增加新词1000条,第三版增加新词3100条,第四版增加新词2400条。

  每次修订新版《化工辞典》,化工社都向化工系统和相关行业发出征求意见函,虚心听取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的批评、建议,采纳各方面的正确意见。修订二版时,化工社致函全国290多个企事业单位,收到各种意见和建议300多条。其中橡胶专业组的词条释文,征求了全国300多个单位的意见;农药专业编写组对增补的词条,征求了行业内100个单位的意见;树脂专业编写组走访了本行业30多个单位。在定稿前,他们又把样稿送给大专院校教师、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和化工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广泛征求意见,收集到各种意见和建议1500多条。

  修订第三版时,化工社发出征求意见函180多份,收到各种意见百余条,修正明显的差错66处。抚顺市科委农林处干部卢凤岷对“磷化氢”的浓度1.1529克/升提出质疑,编辑部经核查后,再版时改正为1.529克/升。还有不少读者指出“氨”与“铵”的误用,“脂”与“酯”的排印错误等,再版时都一一作了更正。修订第四版时,随书发出征求意见函2万份,收到回复意见和建议120多条。修订第五版时,也收到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修订工作不断改进。

  化工社坚持对《化工辞典》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再版,目的就是要使这部社会关注、公众瞩目、行业需要、读者喜欢的工具书,收词紧贴化工科研和生产实践,内容及时更新并常修常新,让人们使用起来感觉更加实用、可靠和便捷,为建设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

相关推荐

水联运试车成功!碱业发展碳酸二甲酯项目取得新进展

  DMC厂职工正在进行三查四定。姚富鑫摄  四月的新河,繁花似锦,春意盎然。近期,碱业发展碳酸二甲酯项目取得新进展,4月中旬成功完成装置水联运试车,目前已进入装置吹扫、置换阶段,正全力以赴为甲...

2024-04-30     中化新网

中国工业清洗协会二届八次理事会在南宁举行

  为总结中国工业清洗协会2023年工作,部署中国工业清洗行业2024重点工作,4月17日,中国工业清洗协会二届十三次常务理事会及二届八次理事会(扩大)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

2024-04-30     中国化工报

延化公司60·80项目又有新进展

4月25日20:48分,随着一声指令“汽轮机开始冲转,第一阶段500转,主厂房无关人员撤离”,庞大的机组缓缓转动,河南晋开集团延化化工有限公司空分装置汽轮机拖动空压机组试车启动。

2024-04-30     河南石化新闻

乌鲁木齐石化120万吨延迟焦化项目全流程贯通

4月27日早7时,在乌鲁木齐石化公司12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项目现场,随着一阵热浪翻滚,两条黑色水柱直冲焦池,该项目正式按下除焦过程的“启动键”。截至4月28日,装置提升机、皮带机、管带机均有效运行...

2024-04-30     辽宁石化新闻

雅保四川年产5万吨氢氧化锂锂电池材料项目投产

4月26日,雅保四川年产5万吨氢氧化锂锂电池材料项目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经济开发区投产,这是美国雅保公司在亚太地区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也是迄今为止雅保在华最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据悉,该项目总投资9亿美....

2024-04-30     中化新网

第十届行业品牌故事征文将启动

  近日,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传来消息,第十届石油和化工企业品牌故事征文比赛活动将于5月10日“中国品牌日”启动,以进一步营造行业品牌建设浓厚氛围,切实推动品牌建设。

2024-04-30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