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强水敏、大倾角碎屑岩油藏,常规水驱开发效率低、效果差的难题,中国石油华北油田打破传统思维,在内蒙古西部巴彦油田吉兰泰油区吉华2区块,创新实施三次采油减氧空气重力驱开发试验,“以气代水驱油”取得良好成效。截至10月21日,这个区块3年多来累计注气突破1亿立方米、增油2万余吨且保持稳产态势,标志着国内首例整装新油藏减氧空气驱开发方式获得初步成功。
巴彦油田吉华2区块位于河套盆地临河凹陷西南部,是2020年后投产的巨厚砂砾岩油藏,由于边底水不活跃,需人工补充能量开发。但是,受储层地质条件影响,常规注水开发方式难度大,开发水平和效益难以保障。为提高油藏采收率,巴彦分公司科研人员加强攻关,将目光锁定在三次采油技术。
减氧空气驱是一种三次采油技术,利用减氧空气发生系统、增压注入系统等设备,把氧气体积比降低到一定水平的减氧空气注入油藏,以驱替原油。这种技术的主要机理是补充地层能量,增加油藏上部驱替、降低界面张力,从而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
由于新油藏开发初期认识程度低,科研人员结合井况实际,抽丝剥茧、分析归纳,重新梳理断裂体系,落实断层16条,精细划分油藏单元32个,精准落实油藏构造及沉积状况,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深入认识减氧空气重力驱技术的适应性。结合数值模拟技术,开展注气运移方向、路径、推进速度的研究与论证,创新提出“顶部+腰部点状注减氧空气+边部注水”的开发方式。
为提高技术实施效果,科研人员强化第一手资料录取,开展动态监测150余次,第一时间掌握生产动态变化,动态调整油井工作制度百余次,扩大注气波及体积。在先导试验阶段,针对注气井吸气能力下降的问题,开展增注措施10余次,提高注气量500万立方米,油井见效率达88%。通过连续3年实施减氧空气驱开发,区块年综合递减率维持在2.9%的良好水平,油藏开发形势稳定。
下一步,科研人员将进一步总结经验,立足实际探索新油藏和次新油藏的高效开发方式,提高油藏全周期采收率。
“面对行业发展新形势,航天工程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绿色化、数字化为引领,推动煤气化技术的高质量发展。”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能源·化工强国大会上,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朱玉营表示...
6月24日,《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稿)》(简称《规划》)公开征求意见。《规划》提出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大方向,聚焦十个发展领域,推动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等五大...
近日,由大庆油田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ISO13503-8:2025《包括低碳能源在内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完井液和材料第8部分:水力压裂用涂覆类支撑剂性能测试方法》正式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在非常规油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