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曲河畔的黎明

  2023年3月,中国化工报记者在北京采访了高二藏族女孩仁青措,将她的故事写进特别报道《春天来了》,并与她约定,去她的家乡、学校和所在的“春蕾班”看一看。

  为了这个春天的约定,2024年1月25日,记者跋涉数千公里,来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第一民族中学,与已上高三的仁青措和她的“春蕾班”同学们,度过了她们寒假前的最后一天,也见证了——

泽曲河畔的黎明


  寒风凛冽。

  已是清晨5点半,泽库县城还在黑暗中沉睡。这座海拔3700米的西部小城,要比北京晚1小时14分见到日出,此时正笼罩在零下25℃的严寒里。城边的泽曲河早已不再流淌,冰封成一条玉带蜿蜒天边,系住一轮明月,为这片小小世界带来些许光亮。

  当记者摸黑来到泽库县第一民族中学高中部的教学楼时,这里却早已亮起了灯火。寒假前的最后一天,“春蕾班”的师生们仍是这座小城里最早迎接黎明的人。

  火热的清晨——“这些女孩子很用功”

  揭开厚厚的挡风帘走进教学楼,借着一道从楼梯缝透过的灯光,循着读书声来到二楼“春蕾班”的教室前,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幕——

  走廊里,许多学生手拿书本,或面墙而立,或走来走去,口中念念有词。还有几个躲在安静的楼梯口,用一盏小灯照着背书。教室里,一些学生坐在座位上埋头苦读,但更多人选择站着甚至走着读书——为了抵抗早起带来的困倦。

  7点半,早读结束,天仍未放亮。学生们涌出教学楼,奔向食堂,在取餐窗口拿一个热气腾腾的馒头,或者拌一份糌粑。

  “这些女孩子很用功,早晨5点就到教室早读,每天如此。”班主任卓玛说,“明天就要放寒假了,班里学习的氛围依旧火热。马上面临高考,希望她们都能考上心仪的大学。”

  卓玛老师还说,女孩们之所以这样用功,是因为“珍惜”。如果没有进入“春蕾班”,这些女孩们的生命中,或许永远不会有这样火热的清晨。

  仁青措是第四届“春蕾班”的班长。作为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她初中时成绩优异,但家境并不殷实,无法支持她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业。“对于我这个穷孩子来说,求学之路异常艰辛。”她说,是“春蕾班”给了她继续上学的机会。

  “如果没有得到资助,我现在可能在牧区放牛放羊。”另一个女孩华旦措告诉记者,因为一场家庭变故,她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进入“春蕾班”后,没有了生活负担,她才得以专注于学业。所以,她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EM截图_20242593130.png

记者为“春蕾班”学生上作文课。 (李若愚 摄)

  改写的命运——“她们赶上了好时代”

  泽库县曾是有名的贫困县,但现在这里的教育并不“贫困”。

  第一民族中学校长仁青才让带着记者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宽阔的运动场设施齐全,高大的教学楼鳞次栉比,还有一座红色的图书馆格外亮眼。走进“春蕾班”的教室,黑板正中是一块大型智慧屏。老师可以在两边的黑板上写板书,也可以在智慧屏上讲课件,或用软件进行演示。教室后面则是一排漂亮的书架,堆着满满当当的书本。

  “我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了。实话说,这些孩子真的很幸运,她们赶上了好时代。”仁青才让感慨地说,以前,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家长思想观念也落后,这里的藏族女孩受教育问题长期被忽视。后来虽然有所改善,但她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仍然很少,上完初中就回家放牧的情况很普遍。“如今,这一局面大大好转。”他说,“普通藏民家庭对女孩子受教育的认知有了很大转变。我们学校女生人数已经超过男生,整体上女生的成绩也更好。”

  “这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和中央企业对我们的资助。”仁青才让告诉记者,从2018年开始,中国石化在学校设立“春蕾班”,每年资助50名藏族女孩就读高中;如果考上大学,还将资助其完成本科学业。最令人欣慰的是,“春蕾班”的女孩们非常争气。

  “‘春蕾班’目前已开办6届,毕业了3届。第一届有24人考上本科,第二届37人,第三届31人,录取率在全县遥遥领先。”仁青才让掰着手指头说,“这只是本科录取情况,没有考上本科的学生也去读了专科。‘春蕾班’的女孩子们全部获得了深造机会。”

  闪耀的梦想——“把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当日下午,作为约定的一部分,记者为“春蕾班”上了一堂作文课,并留了两个题目作为练习作业:一个是“变化”,一个是“梦想”。随后,一篇篇书写得工工整整的作文交了上来。

  在以“变化”为题的作文中,仁青措以三代人的命运作对比,写出了这个时代的幸福。“我爷爷那代人完全没有机会上学,他们一生都要在大草原上放牧,也从未看过外面的世界。我爸爸虽然有机会上学,但求学之路特别艰苦。他们平时上学要翻山越岭,没有像样一点的教室。因为家里劳动力不够,爸爸读到一半就辍学了。”她写道,“而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可以突破一切不可能……”

  一个名叫多杰项毛的女孩写下了石化企业的资助带给她的改变:“这不仅解决了我们经济上的困难,还激发了学习的动力……我从胆小自卑变得自信开朗……变得爱学习,变得有梦想……”

  而在以“梦想”为题的作文中,满拉杰同学写下了她的职业选择:“我非常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梦想——当老师。我知道当老师很累,也知道这条路很难走……但我从来没有放弃。我希望在未来的道路上,可以为学生们无私地付出。”

  华旦措在作文中说,她最近的小目标是考上心仪的大学,正为此日日夜夜地拼搏努力。“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好青年。”她写道。

  五十篇作文,诠释着五十个女孩对生活的理解,承托着她们对未来的信念。不少女孩立下志愿:要以毕生所学回报家乡、回报祖国,把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泽曲河畔的黎明照亮更多的梦想。


记者手记

最好的时代,值得奋斗的时代

  离开泽库县第一民族中学时,回首而望,校门两侧分别用汉语和藏语写着: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一颗心灵感召另一颗心灵,是一个生命点燃另一个生命的力量。

  是的,教育是改写命运的金钥匙——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概莫能外。因此,一块土地上的每个时代,一个时代里的每块土地,都有无数人拼尽全力想抓住这把钥匙。“春蕾班”的藏族女孩们,就是其中一个缩影。

  因为天寒地冻,西宁和泽库之间的班车已然停运。如果不是有一个春天的约定,谁能想到,一个高寒僻远的小城里,竟藏着如此可敬可佩的炽热力量?特别是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着这群认真、勤奋、懂事的孩子时,记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她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有多么强烈。

  “春蕾班”固然十分努力,但更加幸运——这样一群努力改写命运的人,生在一个发展的中国,遇到一个奋进的时代。承载她们的,是一艘远航的巨轮。也正因如此,泽曲河畔的藏族女孩们,才能攥紧自己的“黎明”。

  最好的时代不是无需奋斗的时代,而是值得奋斗的时代——也是真正属于奋斗者的时代。

相关推荐

征求意见!这类产品将禁止生产→

  7月2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禁止生产以1,1-二氯-1-氟乙烷(HCFC-141b)为发泡剂的聚氨酯产品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

2025-07-03     中化新网

京博非粮生物基橡胶产品进入万吨级产业化阶段

  近日,山东京博中聚新材料有限公司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入选山东好成果专报。

2025-07-03     中化新网

氮肥甲醇行业规划创新发展重点

7月3—5日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于阜阳召开的2025年中国氮肥、甲醇技术大会上,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提出了管控产能、装备升级、数智发展和标准建设等行业创新重点和方向。

2025-07-03     ​中化新网

辽阳石化公司10万吨/年尼龙66项目中交

  6月30日,辽阳石化公司10万吨/年尼龙66项目如期中交。该项目是辽阳石化打造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巨人的重要一环,也是建设百万吨化工新材料基地的关键举措。  辽阳石化尼龙66项目总投资12.1亿元,....

2025-07-03     中化新网

我国氮肥甲醇技术创新成果丰硕

先进产能占比持续提高核心自主技术不断突破中化新网讯 记者从7月3—5日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于安徽阜阳召开的2025年中国氮肥、甲醇技术大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氮肥、甲醇行业先进产能占比持续提高,装备大型.....

2025-07-03     中化新网

中国自主研制!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心脏”成功就位

  7月1日,从中沙古雷乙烯项目现场传来消息,该项目核心动力设备——由中国自主研制的裂解气压缩机,在福建古雷石化基地顺利交付并成功吊装就位,由此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全面进入动设备安装阶段。福建能化集团党委...

2025-07-03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