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中石化总部水质管理系统显示,截至2024年底,江汉油田主力注水系统平均达标率大幅提升至99.9%,超出中石化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在中石化上游企业中排名第二。此外,水质5项核心指标的达标率突破至 99.8%,创历史最好水平。
2024年,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聚焦水质提升,大力开展技术攻关,强化生产现场跟踪监测,充分发挥预警效能,为注水开发效益生产保驾护航。
江汉油田原有的水质评价体系涵盖堵塞类、腐蚀类、辅助类、科研类等4个类别12项指标,采用全部指标加权平均方式形成最终考评结果,具有覆盖面广、评价全面、反馈精细的优点。“我们的水质评价体系虽然优点突出,但也存在主要矛盾体现不够、增加水质改善措施工作量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该院采收率所所长罗智说。
2024年,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根据中石化总部对水质考核的最新标准和要求,对《江汉油田注入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企业标准进行重新研究和修订,从12项指标中对标筛选出5项作为核心指标,变全面指标评价为核心指标重点考核,构建了一套全新的水质达标率考核方案,以更科学、更精准的方式推动江汉油田注水水质持续优化,为原油生产单位改善水质降本增效明确了方向。
为改善注入水水质,该院以《江汉油田水质监测技术研究》《江汉油区注水水质改进与管理技术研究》为抓手,结合院本部实验室与生产现场实验室的设备能力,聚焦注入水PH值、悬浮物含量、水中含油量、管线清洁降腐蚀等关键难题开展技术攻关,为各采油厂量身定制“一站一策”的水质改善方案,全年开展8轮次820个节点水质取样监测,采集并实验分析数据2.5万组。
该院全年编制实施31个水处理方案,实现了注水干线管网中腐蚀、结垢以及悬浮物超标等信息的及时预警。在江汉油区,该院对不同浓度液碱及缓蚀剂进行调整优化,引入一体化撬装水处理装置,更新水处理工艺流程,悬浮物含量下降90%。在坪北油区,该院对污水系统开展多种絮凝剂筛选评价,悬浮物超标下降至每升10毫克的标准值以下。在清河油区,该院优化杀菌剂投加配方,因细菌造成的注水系统腐蚀率全面降至每年0.076毫米的标准值以下。
该院全年获得相关领域专利授权5项,新提报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6项,为安全、优质、高效开展水质监测提供了坚强保障。
山东是我国的化工大省,在贯彻落实“双碳”战略目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道路上走在前列。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省在碳强度下降、碳足迹认证、积极探索应对气候变化地...
3月17日,“第四届北京市科协智库区域行暨京津冀氢能产业与安全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市房山区举行。活动聚焦氢能产业链协同创新与安全发展议题,共商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为京津冀区域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提供智...
为稳步推进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工作,有效促进企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日前对外发布《关于促进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的意见》(下称《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