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中国石油广东石化公司乙烯装置产量已突破120万吨/年,提前50天达到设计规模,预计年底实现140万吨/年目标。
化工一部党委书记、经理李胜利表示,装置若能健康“长跑”,效益才能突飞猛涨。为了让乙烯装置“跑”得稳、“跑”得省、“跑”得新,就得做好日常“食材”的精挑细选,精心“保养”、经常“体检”等,用心护好国产化大乙烯的“心”,让国产化大乙烯“健康长寿”。
“跑”得稳 精心特护管理准
120万吨/年乙烯装置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国产化乙烯装置,也是广东石化公司的化工龙头装置。装置全面投产以来,已连续运行641天,加工负荷一直维持在80%至103%,累计生产乙烯225万吨,今年更是提前48天达到设计规模产量,成为广东石化最重要的效益增长点之一。
乙烯装置的裂解炉和裂解气压缩机、乙烯压缩机、丙烯压缩机三机组是乙烯装置的“心脏”,甚至是公司的“心脏”,在公司物料平衡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心脏”就得重点维护。在对裂解炉特护上,我们全面开展比热效率、比运行周期、比隐患排查的“三比”竞赛,各班组力争红旗炉,岗位人员竞赛特护标兵。部门加大奖金倾斜,重奖红旗炉和特护标兵,裂解炉各项指标位居行业前列。
他们还通过“机、电、仪、操、管”五位一体检查,班组按属地区域和当班期间对机组各系统进行检查,发现影响机组运行的各项不安全行为和机组运行的异常情况及时记录,经综合评估消除风险后进行处理,实现关键机组停车次数为0的攻关目标。
化工一部常务副经理李慧涛说:“在乙烯装置里,只要有关键机组,现场都会设置各种针对性的特护方案,包括情况说明、特护方案、应急预案三个内容,我们也是按照特护方案严格管理,岗位人员严格执行。”
此外,化工一部还以赛促培,抓好高技能人才提升。在10月结束的全国石油石化系统乙烯装置操作工竞赛中,副值班长赵伟鑫、分离岗位操作员倪超获竞赛个人铜牌,模拟应急演练团队二等奖中,孙耀威、黄林伟都是三大机组操作员。
“跑”得省 效能领跑标杆称
裂解炉是乙烯生产装置的能耗大户,裂解炉生产能力及技术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整套乙烯装置的生产规模、产量、产品品质以及能耗,在乙烯生产装置乃至整套石油化工生产中都起到龙头作用。
李胜利介绍,化工一部乙烯装置共有8台裂解炉,用能占乙烯装置的80%。为了提高裂解炉热效率,延长裂解炉运行周期,他们优化裂解炉操作,严格控制炉膛氧含量在1.7%~2%,对炉管进行定期测温,持续调整稀释比、优化烧焦方案。公司还投用IPC系统,利用智能化手段将裂解炉出口温度偏差控制在5摄氏度以内,在保证乙烯收率的前提下,提高裂解炉热效率。
李胜利说:“气体炉单炉最长运行周期达101天,液体炉单炉最长运行周期达84天,裂解炉热效率达到94.7%以上,烟气排放NOx平均控制在25mg/m3左右,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目前,乙烯装置已开启8台炉满负荷运行模式,日产乙烯量最高达到4015吨。”
装置全面投产以来,生产负荷一直维持在80%至103%。在提高装置负荷的过程中,原料的不稳定给乙烯产量带来了较大压力。
生产运行部副主任窦华中介绍,年初公司就对乙烯收率进行了专项攻关,优化乙烯原料结构轻质化,提高副乙烷气原料组成,降低LPG异构烷烃含量,各精馏塔进行精细化操作,单月乙烯收率最高43.25%,单月能耗最低511千克标准油/吨,乙烯产品年累计收率达到40.93%以上,双烯收率达到57.29%以上,在传统乙烯原料的同类装置中达到领先水平。
今年9月,广东石化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评为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
“跑”得新 消除瓶颈方法引
11月13日,化工一部副经理王宏全打开电脑上的长周期瓶颈问题统计表,表里密密麻麻地写着瓶颈问题描述、解决措施及计划、进展情况、完成时间等等。
王宏全介绍,我们在优化生产全过程管理中,攻关解决了透平泵稳定运行、丙烯压缩机系统带油等技术难题,根据装置负荷及时调整压缩机抽汽比,充分实现蒸汽梯级利用,为装置稳定运行及提质增效提供技术保障。
化工一部乙烯装置换热器管线和排放管线、裂解气压缩机管线在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振动现象,长期的振动工况会对管道和相关设备造成威胁,给装置长周期运行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今年3月份,化工一部与设计院及厂家在未改变原始设计的前提下,分别在乙烯装置换热器出口管线和排放管线、裂解气压缩机四段出口管线以及五段出口管线增设了万向动能吸收器。
“目前,增设万向动能吸收器半年以来,管系振幅及振速综合评估降低了80%及以上,控振效果良好,监测数据、触摸振感及目视情况多方面均有明显改变,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王宏全说。
化工一部乙烯装置还持续推进生产报警优化管理,根据装置及设备运行特点,针对周期性、间歇性停用设备或工艺流程,在DCS系统中建立多种生产工况、合理优化报警参数,降低无效报警频次。
“乙烯装置自控回路多、逻辑功能复杂,为保证装置自控率达到较高水平,工艺专业优化生产操作,仪表专业根据仪表设备运行情况及时调整设备参数,满足生产监测需要。同时工艺与仪表专业紧密协作,逐条控制回路梳理建立自控统计数据库,2024年前10个月装置自控率保持在99%以上。”王宏全表示。
5月11日,由中国化学东华公司总承包的福建福海原料适应性技改项目的核心枢纽——新建石脑油罐区10KV变电所装置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为后续电气安装及投运奠定坚实基础。
5月28日,总投资3.5亿元、占地89亩的洋口港化工中试基地正式开园,同期举办新材料产业发展恳谈会。作为江苏省首批三个化工中试基地中率先建成的项目,该基地可同时为12个中试项目提供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场....
5月29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由中国石化发起的氢能产业链创业投资基金正式完成工商注册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标志着中国石化氢能基金正式设立。该基金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专注于氢能产业链投资的....
5月28—29日,由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主办的2025年全国氮肥行业工作会暨七届九次理事会在晋城召开。会上,多位嘉宾为行业摆脱发展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晋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