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玮科技:千锤百炼打造民族品牌

  中化新网讯 日前,山东耐斯特炭黑有限公司新推出一种新型的气动调节蝶阀。

  该蝶阀是将气动震动器安装在气动控制阀的输出轴下方,震动器与阀门转动轴硬碰硬接触,通过震动推动主轴微小位移,防止异物或者腐蚀造成轴套与主轴之间的硬黏结。该新型蝶阀除能按照常规的调节蝶阀在正常的工况条件下使用,还可以在腐蚀、多杂质等非常恶劣的环境中使用。

  凌玮科技:千锤百炼打造民族品牌

  陈嘉敏

  每一份送到客户手中的产品,都历经了地下岩石层中的锤凿,纯净水的洗刷和高温炉的焚烧,最终才提炼成为质地洁白的鸿盛消光粉。一道道复杂而精细的工序,在一代又一代凌玮人的手中延续。

  向化工新材料进军

  1997年,凌玮科技的创始人胡颖妮大学毕业后,从湖南冷水江只身来到广州,成为化学新材料领域一名基层业务员。历尽磨难,她没有寻找借口向生活低头,而是迫使自己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胡颖妮总用一句话来激励自己:“要么我在广州倒下,要么就站着走回去。”

  在创业初期,她早上6点起床晚上10点回家,每天行程四五百千米,接百余个电话,公司也终于从默默无闻到化工新材料贸易领域的前三位。胡颖妮用不屈的精神告诉我们,可熔可炼,向赢而生。

  但胡颖妮没有一点点骄傲的时间。当时胡颖妮父亲所在的股份制工厂出现了严重的财务危机,濒临破产。她毅然买下父亲所在的工厂,并在这个生产基地上开始建立自己的品牌,开启了围绕二氧化硅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之路。

  这个基地原来是生产硅酸钠的无机硅化工基础原料工厂,生产使用的原材料硅是全球地壳第二丰富的元素。利用二氧化硅作为原材料开拓品牌之路,向科技含量更高的新材料发展,成为公司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没有标准就自己创立

  在品牌初创时期,这条路并不好走。当时向市场推销的第一款鸿盛A系列产品没有质量标准、检验方法,也没有生产操作的标准和流程。

  1997年9月,第一批产品运到广州后,直到1998年上半年仍没有卖出一点产品。当时连续三次送样品去进行技术测试,反馈结果都是分散性不好,被客户投诉说拿这么差劲的“水货”让他们试验,费工费时!这样的状况维持了近一年,鸿盛A系列产品亏损严重。

  此后,他们经过不断深挖、实验,终于找到问题的答案。技术人员不断调整工艺参数、改变方式,最终产品分散性问题基本解决,鸿盛A系列品牌也逐步成型。

  鸿盛A产品的经验教训让他们深知,打造产品品牌必须要有自主研发的技术作为支撑,他们开始搭建和培养技术人才队伍,走上自主创新研发道路。2011年,他们最新研发的鸿盛TSA250专用消光粉拿到广州应用实验室检验消光性及透明性,得到的结论是与同类产品无明显差别。

  随后,该公司在原技术团队的基础上,建立了省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项。他们为每位客户配备高级应用工程师专门从事技术服务,为客户解决产品应用问题,提供优化配方方案和合理可行性建议。

  在完全没有标准体系的消光粉行业里,凌玮科技吸取了产品品质不稳定带来的深刻教训,同时意识到自主创新研发的重要性,开始研究如何定义行业标准,希望产品能够有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的检验方法以及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牵头起草制订的行业标准《消光剂用二氧化硅》获得国家工信部批准,于2014年3月在全国实施。

  做消光粉行业领跑者

  经过20年摸爬滚打,凌玮科技成为了国内消光粉行业的领跑者。从2016年开始,凌玮科技开始不断追赶国际领先的二氧化硅生产商。

  产品和服务必须得足够专业,民族品牌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生存;产品既要从性价比上能完全替代进口,也要从技术上领先,这份使命感已融于凌玮人的血液里。

  2017年,凌玮技术中心研发出能解决行业环保难题的水性消光粉,并利用二氧化硅的化学兼容性,开拓了塑料行业、打印吸附介质行业和防腐行业等应用领域。凌玮科技也从单一的传统行业进入多元化的新行业,从当初的年销几百吨到2018年突破1.5万吨销售量。

关键字:气动调节蝶阀
相关推荐

单端面机械密封离心泵和填料密封离心泵改造方向——《淘汰落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目录(第二批)》解读之七

  近日,应急管理部发布了《淘汰落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目录(第二批)》,明确提出淘汰单端面机械密封离心泵和填料密封离心泵(液下泵除外),要求甲A类、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操作温度超过自燃点的...

2024-04-16     中国化工报

吴继农:3D打印石油工程“新天地”

  3台3D打印机“嗡嗡”作响,粉丝一般粗细的聚乳酸(PLA)原线输入进料口。在喷头的逐层喷涂下,一个个形状各异、纤毫毕现的零部件逐渐成型。而另一侧的展架上,灵动的抽油机、挺立的钻井架、壮观的压裂车组...

2024-04-16     中国化工报

哈石化甲乙酮脱氢催化剂达标再生

  近日,记者从哈尔滨石化公司了解到,该公司甲乙酮装置脱氢催化剂制造工艺变更后首次达标再生,可将脱氢催化剂使用寿命延长至2.5年,甲乙酮产量恢复至113吨/日,同时减低了废剂处理带来的环保问题和换剂作...

2024-04-16     中国化工报

东华大学研制新型智能纤维

  近期,东华大学科研团队提出基于“人体耦合”的能量交互机制,研发出集无线能量采集、信息感知与传输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智能纤维,由其编织制成的智能纺织品无需依赖芯片和电池便可实现发光显示、触控等人机交互...

2024-04-16     中国化工报

1,2-间同聚丁二烯橡胶中试成功

  中化新网讯4月12日,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传出消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耐苛刻使役环境的合成橡胶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下设课题——1,2-间同聚丁二烯橡胶制备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在该....

2024-04-16     中国化工报

陕西氢能-西安交大氢能联合实验室揭牌

4月15日,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中心)联合与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陕西氢能-西安交大氢能联合实验室在西安交通大学揭牌成立。这是陕西省在氢能领域首个校企合作的联合实验室...

2024-04-16     陕西石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