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7月5日,在第五届贝壳财经年会“能源变革中的地方‘氢起’之机”主题会议上,新京报零碳研究院发布《2024氢能产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氢能产业在我国已具备较强的实力,但与能源变革与产业升级的发展需求、与我国较短时间内实现碳达峰的雄心、与各地发展氢能产业的动力与信心相比,还需从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首先,升级调整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2020年9月,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政策,调整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支持政策,示范期暂定四年,京津冀、上海、广东三大城市群示范区以及河南、河北城市群已经入围。然而,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突飞猛进,市场成长速度远远超过一开始的预期。因此,这就需要对已经运行3年多的城市群进行调整或升级。
其次,推动多路径制氢的绿色化发展。当前,我国制氢确实面临“灰氢”很重,“绿氢”占比不高的问题。中石化《中国氢能产业展望报告》指出,电解水制氢单厂每年生产规模多为千吨到万吨级,与成熟的煤制氢单厂动辄年产量超过14万吨的规模相比,太小了。同时,绿氢生产还受制于气候、工业等外围条件,每年的运行时间不到5000小时,而化石能源制氢装置每年可运行8000小时。
因此,与其把受多方制约且占比较小的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当成唯一的路径,不如认真研究多路径制氢的绿色之路转型,让体量巨大的“灰氢”绿起来。不管是电解水制氢,还是焦炉煤气制氢,抑或其他工业尾气制氢,一个目标不能变,那就是整体的绿色低碳,而不是顾此失彼的低碳。
再次,拓展全社会多领域氢能应用场景。当前,我国氢能的应用还处于开发的前期,虽然有一些应用出现,但是距离市场化推广还有一定的距离。氢能的低碳路径尚未完全打通、氢能的成本问题还存在,氢燃料电池还没有办法在更多的行业和领域大范围应用。这需要在降低成本、实现绿色化发展的同时,发现氢能的减碳价值,推动氢能替代进入全国自愿减排碳市场。
最后,建设点线结合的国家氢能走廊。在氢能产业集群在各地纷纷崛起的背景下,我国氢能产业正呈现多点开花的姿态,具备了穿点成线的条件。在政策与产业的加持中,按照东西、南北的交通通道要求,因地制宜建立300公里辐射圈的氢能产业节点城市,最后形成国家氢能走廊,从而有效带动氢能在全国的精准发力。
此外,《报告》通过数据量化分析方式,对京津冀、长三角和大湾区及其他氢能发展领先地区的主要城市进行筛选排名,选出了20个氢能产业发展活力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佛山、吕梁、鄂尔多斯、苏州、武汉、天津、张家口、成都、嘉兴、深圳、郑州、银川、宁波、淄博、南京、唐山、青岛。
“我跟小涛有约定的,今年‘情暖驿站’再见!”1月14日,2025年春运的大幕刚刚拉开,刘敏行就早早来到了广东肇庆康州北加油站,寻找一名叫“小涛”的志愿者。但是今年,他却没有等到“小涛”。
1月14日至15日,生态环境部在京召开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会议全面总结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研究分析当前面临形势,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提出,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在区域、省域、城市、县域各层级,聚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生态环境...
1月15日应急管理部举行的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执法工贸局局长杨智慧提到,正在制定《应急管理部关于规范执法行为加强精准执法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的通知》,督促各地进一步严格精准规范执法,减少现场检...
“祝西藏班戈中石化小学学子,学习进步,健康快乐!”近日,在江汉油田“一套保暖衣”公益募捐行动仪式的现场,24位青年志愿者向西藏班戈县中石化小学的学子送去诚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