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聚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走强。7月1日至10日的8个交易日内,光伏指数涨3.97%、绿色电力涨4.08%、海洋经济指数最高涨7.99%,均跑赢同期上证指数和深圳成指。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化工行业,有望从国家战略规划中受益。
会议直指“内卷式”竞争治理,强调“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新一轮去产能启动。7月2日,多晶硅期货多个合约涨停,主力合约收于3.505万元/吨,创近期新高;硅料价格同步回升,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3.47万元/吨,环比涨0.87%。
中信建投期货分析称,此轮上涨是对前期超跌的修复,因价格已跌破优势企业现金成本,利润修复预期推动回弹。
海洋经济方面,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破10万亿元,占GDP7.8%;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5.7%。业内认为深海科技前景广阔,预计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将破13万亿元,深海科技产业占比超25%。多地积极布局,青岛、海南、厦门分别出台规划,聚焦海洋科技创新、深海装备等领域,天风证券建议关注深海材料、装备及数智化应用机会,三友化工已将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列为培育主业。
此外,中国HFCs自2024年起实施配额制,掌控全球80%以上配额,形成独特商业模式。受制冷剂配额利好因素影响,制冷剂企业中报预喜,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东阳光全部预增,4家增幅超过1.2倍。而农药行业受益于“一证一品”政策,江山股份、利尔化学等企业中报均预增,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型。
7月2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7月中旬与7月上旬相比,28种产品价格上涨,20种下降,2种持平。其中,化工产品价格涨跌互现。
7月18日,中海油富岛(海南)化工有限公司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装置实现连续运行423天,刷新了中海油首套丙烯腈联合装置自投产以来的长周期运行历史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