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6月24日,《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稿)》(简称《规划》)公开征求意见。《规划》提出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大方向,聚焦十个发展领域,推动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等五大重点任务。
在船舶与海工装备方面,《规划》强调,要大力支持新能源船舶的研发和应用以及传统船舶的低碳化转型,加快研制新一代双燃料环保船、液氢运输船和电动船舶,加快LNG、甲醇、液氨、氢等燃料动力船型的研制与示范应用。同时,加强绿色动力系统领域发展,开展甲醇燃料低中速、氨燃料低中速发动机样机研制及试验验证,推动大缸径低中速船用LNG双燃料发动机、低中速甲醇双燃料发动机自主研制。
《规划》明确,要提升燃料供应服务能力,扩大保税燃料油加注、LNG和绿色甲醇加注服务能力,适时布局绿氨、绿氢、生物燃料等清洁燃料加注服务;要求完善绿色燃料基础设施布局,在化工区等地布局绿色燃料制备基地,加快推进化工区绿色甲醇项目,探索布局绿色燃料母港基地,建立制输(运)用通道,打造环杭州湾氢能廊道,并支持设立保税LNG储罐和绿色燃料储罐,加快加注设施布局。
海洋新能源产业是本次《规划》重点,其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海上光伏、绿色甲醇及海洋氢能等海洋新能源,包括推进绿色甲醇“制、储、输、供”全产业链布局,加强绿色甲醇制备,加快海上风电等新能源开发和CCUS技术应用,探索二氧化碳耦合绿氢制备绿色甲醇,强化绿色甲醇储存、运输、加注环节发展;同时,大力推动海水制氢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推动电解法制氢、光催化制氢、生物制氢等海水直接制氢关键技术的突破与产业化,以及碱性水电解制氢装置、PEM水电解制氢装置等海上风电制氢装置领域的发展,推动海洋氢能配套产业发展。
《规划》也鼓励其他海上新能源综合开发,推动海上风电与海洋氢基能源融合发展,探索培育“风光发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推进深远海风电在绿醇、绿氨制备中的应用;积极推动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海水温差能、盐差能、海洋生物质能等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试点项目建设及综合供应体系。
近日,从中国石油辽河油田传来消息,该油区新能源业务实现突破性进展:新发绿电项目在运在建规模已经超过140兆瓦,年发绿电能力接近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6000万千瓦时;油区外完成盘锦、大连和抚顺3个地区共...
7月30日,宁德时代在港交所发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上半年实现收入17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7.27%;净利润3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02%。
日前,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与挪威公司AmonGas签订2+2艘51000立方米氨双燃料中型LPG/液氨运输船建造合同订单,新船计划于2028年交付。
近日,《氢燃料电池测试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启动会在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举行。启动会聚焦国内首个氢能交通领域新职业工种的标准开发,标志着我国氢能产业人才培养正式步入标准化、系统化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