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盘活第一资源 激发第一动力   

1458884_hj_1697077583247_s.jpg

①采用高温浆态床煤间接液化合成油技术的山西潞安1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装置。 (闫俊荣 摄)

  创新文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从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倡导创新文化”,到党的二十大提出“培育创新文化”,表明我国创新文化建设从注重外延到注重内涵的转变,将实现从强调理念倡导到强调实践引领的飞跃。

  培育先进精神文化,总结和弘扬新时代先进企业形成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积极吸收借鉴跨国公司的创新经验,创新文化将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和企业集团、建设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提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提供激励创新核心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到2035年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而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科技创新涉及诸多方面,能否培育良好的创新文化是重要基础。

  创新文化是包括创新价值观念、创新准则、创新制度等在内的一整套培育型文化样态。它通过营造创新环境鼓励人们接受和驱动创新,为孕育创新思维、触发创新潜质、维持创新活力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是激励创新行为的核心支撑。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而大力培育创新文化,能为推动科技创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第一动力如何体现,其中最为重要且紧迫的工作就是要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和发展,大力培育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

  培育创新文化,就是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而服务,以“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来助推高质量发展。

1458886_hj_1697077615426_s.jpg

②首批上海新材料中试基地建设试点企业授牌仪式。 (陈鸿应 摄)

  弘扬科学家精神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优良学风离不开精神形塑。“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与优良学风所倡导的理念高度契合,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承载民族复兴伟业之使命,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回应改造学习改进学风的迫切呼声,确保培育良好的创新文化赖以成长的创新土壤和创新生态,更需继续发扬科学家精神。

  “锐意创新、协力攻坚、严谨治学、追求一流”是科学家精神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具体体现。从1949年3月建所伊始,一批有志于科技报国的科学家,在党中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的号召下,汇聚到辽宁大连,豪情满怀地开始了他们的科技报国梦想。他们追真理,勇创新,协攻坚,祖国需要什么,他们就研制什么,敌人制约什么,他们就突破什么,用科学技术助中国强。

  以闵恩泽院士为代表的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几代科研工作者,一路砥砺奋进,与祖国同呼吸、与时代共奋进,谱写出中国现代炼油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精彩华章与光辉历程。闵恩泽院士是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在他身上,是“一丝不苟追求真理、锐意进取不断开拓、淡泊名利坚韧执着、同心协力提携帮带”的科学家精神,是老一辈科学家“苦干实干”“家国情怀”的崇高理想信念,是老一辈科学家几十年传承至今的科学精神与风骨。

  陈俊武院士是我国著名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为新中国石化工业不懈奋斗70余年。他敢为人先、勇于登攀,推动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我国炼油工业进步作出开创性的贡献,进入耄耋之年,仍然奋战在科研一线。他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石化专家,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

  李俊贤院士是我国高性能燃料事业创始人之一,聚氨酯工业奠基者之一。李俊贤院士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对党忠诚、爱党报国;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甘于奉献、勤奋严谨;淡泊名利、心怀高远”的李俊贤科学家精神,是新时代“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科学家精神的鲜明体现。

  在科学家精神的带领和指引下,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攀升,科技创新由点的突破向系统性开发加快转变,先后涌现出一批批创新型企业,培养出一支支创新型人才队伍,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行业科技创新正在由“跟跑”向“并跑”、部分领域由“跟跑”向“并跑”与“领跑”方向转变,由点的突破向系统性开发转变,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

  近年来,石油和化工行业先后实施了技术引进、科技兴化、创新驱动等不同阶段的科技创新战略,组织了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特别是现代煤化工产业,核心技术、关键催化剂、重大装备等不断取得新突破,走在了世界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的前列。气化技术方面,水煤浆气化、粉煤气化等技术可适应不同的煤种,多喷嘴对置气化炉、航天炉、晋华炉、神宁炉等自主技术和多种炉型,完全突破了发达国家过去在气化技术方面的封锁。日处理煤量2000吨、3000吨和目前最大的4000吨气化技术和炉型,实现了完全自主设计、自主制备。煤制化学品方面,煤制油直接法100万吨/年和间接法400万吨/年的工业化示范装置都实现连续稳定运行,并掌握了100万吨/年高温流化床费托合成技术,不但获得了清洁的汽油、柴油,而且试制成功高密度航空煤油、军用柴油、火箭煤油等特种合成油品。煤制烯烃方面,烯烃选择率达到83%以上,尤其是大连化物所的第三代甲醇制烯烃技术,其甲醇转化率、乙烯和丙烯选择性、甲醇单耗水平都大幅提升,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的新型催化剂及浆态床等新技术都取得了新的突破;煤制乙二醇的工业化产能已占到乙二醇总产能的43%以上,其他还有低阶煤分质利用技术、煤油气共炼技术等都取得了成熟的工业化成果。

  此外,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我国先后攻克了茂金属聚丙烯、光伏级EVA等高端聚烯烃;光学级PMMA、溶液法聚苯醚、聚砜等高性能工程塑料;医用SEBS、防弹玻璃用TPU等高性能橡胶;高强高模聚酰亚胺、大丝束碳纤维、高伸长间位芳纶、高韧性对位芳纶等高性能纤维;钙钛矿量子点光学膜等高性能膜材料;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双氟磺酰亚胺锂、电池用PVDF等新能源电池材料;生物基聚乳酸、尼龙56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化工新材料为“补短板”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1458887_hj_1697077630905_s.jpg

③扬子石化组织技能大师、首席技师走入装置现场,为青年们开展科技微课堂。 (达军 摄)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初心弥坚,创新弥强。锚定世界一流创新生态,塑造中国特色创新生态,加快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让优秀的创新文化成为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的不竭源泉。创新文化的价值观念既有吐故纳新、兼收并蓄的开放格局,又有质疑权威、革故鼎新的拓新超越,也有攻坚克难、披荆斩棘的勇敢无畏,还有尊重失败、合理容错的包容态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发展进程的加快,创新的规模和范围大大扩展了,从企业技术创新、集群创新、区域创新体系到国家创新体系,对创新环境的要求更加复杂了,创新文化建设的任务也更加艰巨了。

  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尊重人的自由探索,尊重人的首创精神,鼓励和激励人通过创新努力实现个人价值,让其以个人成就展现自己;提倡团队合作,建立学习型组织,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发挥集体智慧和团队精神,让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创新文化建设的崇高职责。

  石油和化学工业历经数十载的创新奋进,广大企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作敢为、先行先试,锻炼出一大批德才兼备、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有胆有识的企业家,培养出一大批刻苦钻研、勇攀高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带头人。在这个大考场上,能者上、庸者下,培养出一支敢想敢干、特别能战斗的高素质行业骨干队伍,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企业、优秀干部和劳动模范。

  “十四五”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由大国向强国跨越的最重要五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是石化行业“十四五”期间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要建设新时代先进创新文化,培育思想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一方面是要培育新时代石油和化学工业先进精神文化。总结和弘扬新时代先进企业形成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积极吸收借鉴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广大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和企业集团、建设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提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要建设一支思想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下大气力培养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培养一支高技能职工队伍。加快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让人才的活力竞相迸发。

1458883_hj_1697077563034_s.jpg

④渤海油田第二届井控技能比武现场。 (攸一 摄)

  融入企业核心战略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0239家,比2022年同期多1739家。这是自2011年国家统计局调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2000万元的新标准以来,石化行业规上企业12年后首次回到3万家以上。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是当前石油和化工行业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国家与国家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代表国家水平的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的竞争能力就代表着国家的竞争能力,企业的竞争水平就代表着国家的竞争水平。为加快一流企业培育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坚持创新当作企业发展的核心策略,将创新文化建设当作自身的崇高职责。

  中国石化以“人本、责任、诚信、精细、创新、共赢”为企业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价值观要求中国石化在发展过程中,其所有发展战略和经营行为都要坚持创新引领。在刚刚召开的中国石化第四届科技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强调,要奋力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把技术搞上去,全力推动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为打造具有强大战略支撑力、强大民生保障力、强大精神感召力的中国石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石油也将创新作为企业理念和企业战略的核心关键词。2022年,中国石油持续推进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在完善规划、合资合作、研发攻关等环节发力,推动炼化业务从“燃料型”向“化工产品和有机材料型”转化;持续加大在新材料领域规划布局、科研攻关和产能建设方面的力度,全年生产新材料产品85万吨,产量同比增长55%;医用聚烯烃、丁腈橡胶等14种产品已经形成工业产能。中国石油正以铁人精神凝聚起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力量,秉承“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精神图腾,持续增强能源资源高效供给能力;永葆“讲求科学、勇于超越”的豪迈激情,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海油围绕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及能源转型领域强化科技攻关,加快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自主研发的首套水下油气生产系统示范应用成功;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顺利安装;秦皇岛32-6、东方气田群等智能油气田模式显现雏形;大规模引入岸电,发展海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负碳产业,加快推动新能源新业务发展。

  中国中化以“科学至上”为理念,矢志建设科学技术驱动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化工企业。中国中化近期成立了中央研究院,作为统筹中国中化重点业务领域、研发方向和研发资源的矩阵式管理机制,打造全球综合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策源地。中国中化中央研究院围绕其核心产业链和关键共性技术,共设立21个专业研究中心,涉及安全与过程研究、高端材料研究、前沿与计算研究、环境科学研究等多个方向,聚焦高端前沿材料、化工新材料等的开发和生产,以及生产过程碳减排、碳分离以及二氧化碳资源综合利用等。

  聚焦主业、持续创新的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里以科技创新促进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筑、完善、提升、重塑,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赢得了发展先机,实现了“一滴水”的创新,引发了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一场革命;“一粒渣”的突破,带动我国聚氯乙烯产业大发展;打造了“一颗料”的匠心,推动电石乙炔法聚氯乙烯树脂进入中高端市场;发生了“一块煤”的蜕变,推进化工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石化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任务和新的目标。未来,石油和化学工业既面临着严峻复杂的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新发展机遇,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开创石油和化学工业创新文化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石化强国的跨越提供强力支撑,全面开启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建设新征程。

1458885_hj_1697077599139_s.jpg

 ⑤规模为5亿元的天大北洋海棠新能源新材料创投基金正式发布。 (赵晖 摄)


相关推荐

双向奔赴!这场大会发出石化行业科技创新最强音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石油和化工行业...

2024-04-29     中化新网

李寿生:开创一道亮丽的石油化工行业创新突破风景线

  最美人间四月天,在桃红柳绿的北京,在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相聚在北京化工大学召开第七届石化联合会与重点高校科研工作交流对接会。

2024-04-29     中化新网

傅向升关于“创新”的三点思考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点工程,集中力量在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端膜材料及其专用料、现代煤化工新技术等技术攻关。

2024-04-29     中化新网

山西省工业互联网“学优秀、对标杆”首场活动开启

春夏之交,万物勃发。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山西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聚焦山西省“1231”制造业振兴升级计划,加快推进数实融合、数智赋能,4月26日,由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召开的2024年全省工...

2024-04-29     山西能源和化工

第二届化工技术大会在晋城市成功召开

4月25日-26日,《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晋城市化学工业协会第二届化工技术大会在风景秀美的山西晋城凤城国际酒店成功召开。大会围绕“双碳背景下煤化工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主题,有80余家企业的300余...

2024-04-29     山西能源和化工

山西省副省长赵红严到潞安化工集团调研

4月23日,山西省副省长赵红严深入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太行润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企业设备更新、科技创新、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等工作。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志清,集团党委副书记、...

2024-04-26     山西能源和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