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祖国化学工业一个兵   

吴灵 口述|覃宪 整理

  1953年,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实施“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怀着一颗火热的报国心,1956年,18岁的我报考了成都工学院化工机械专业,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女工科生之一,也开启了我与化学工业一辈子的不解之缘。

  我的命运和国家紧密相连,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1959年,全国有能力生产化肥的企业屈指可数,而这些企业的化肥年总产量也不过几十万吨,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由此,中央决定从英国、荷兰引进年产10万吨合成氨和 16万吨尿素的生产装置,在四川省泸州市安福镇建设泸州天然气化工厂,并抽调了各地化建精英进行会战。

  1960年,我们作为第一批大学生,被分配到泸州,参加会战。从那时起,我们这群“初生牛犊”与年幼的泸天化一起,扎根四川,埋头苦干。没有路,大家就挖石辟路;没有房子,大家就开荒建设;没水刷牙,就去秧田里找水;干活累了,就在临时搭建的草棚里休息……无数个艰苦奋斗的日子见证了我和沪天化的共同成长。

  1965年底,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到沪天化建设一线慰问,勉励大家“抓紧建设,开好、管好这套首次从西方引进的先进化肥装置,为国争光,为中国工人阶级争气!”

  这句话成为鼓舞我们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后来开展的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攻坚战”中,大家齐心协力,风餐露宿,战严寒、斗酷暑,终于在 1967年 7月31日产出了第一批尿素。

  在沪天化,我不仅实现了自己的革命理想,还收获了爱情。1962年,我负责设备维护。当时,自备电站里的一台循环水泵出现问题,检修过程中我突然被甩到5米开外,当场晕死过去,被紧急送到医院抢救。当时在沪天化职工医院工作的廖德林对我悉心照料,爱护有加。我的身体很快痊愈,也与他走进了爱情的港湾。1964年春节,在组织的见证下,我和廖德林结婚了。婚礼很简单,一个小方桌,两条板凳,一张床,各自从单身宿舍抱来被子,就组成了婚房。两个儿子相继出生,也带给我们很多快乐。

  那是一段艰苦的岁月,也是一段甜蜜的岁月,在我的人生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我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是如此紧密相连,我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守住初心,把一切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我父亲是个旧时代的知识分子,曾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他读书时,同寝室有一人失踪,疑被国民党抓走,成为历史悬案,我父亲因此被冠以嫌疑特务分子的帽子。直到“四人帮”倒台后,组织上查清楚了那段历史,父亲的嫌疑才被洗刷干净。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我常常为此感到自卑。然而,面对重重压力,父亲却始终保持着对组织的忠诚和信仰。他的笃定、执着和坚守,为我树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最初形象,也让我受益终身。

  记得高中毕业时,父亲就告诉我:“化学工业关系到人民的衣食住行,人人要穿衣,胚布需要染料;人人要住房,粉刷需要涂料;人人要种地,生产需要肥料。”很多年以后我才意识到,正是这番话在我心里种下了“责任”的种子,引导我走进了化工行业。

  在父亲的不断鼓励、引导下,我鼓起勇气,向组织上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多年的考察,在1982年,我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那是我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作为一名背着家庭出身“包袱”的青年,能被组织上接纳,让我无比感动,深为震撼。也是从那时起,我总是时刻提醒自己,要守住自己的初心,把一切奉献给组织,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国家好,公司好,我们才更好!”

  1979年,我参军了,成为了一名基建工程兵。部队是个大熔炉,锤炼了我的意志,锻造了我的作风。

  进入20世纪 80 年代,随着国家战备形势的变化,中央决定撤销基建工程兵,所有人脱下军装,就地转业。我所在的部队划归到化工部管理,组建为十五化建。

  面对改编,我心里五味杂陈。作为一名党员,纵有万般不舍,首先是要服从党的安排,要带头响应中央号召,坚决执行中央决定。于是。我把军装折叠整齐,放进箱底,欣然走向新的岗位。

  1986年,我再次面临改革。十五化建与化工部化学矿山建设公司合并,组建十六化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企业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没活干,长期不能发工资”是常态,很多人焦虑,质疑。但我坚信,党和国家的决定没错,未来的路要靠大家去拼、去闯。我和同事一道,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多方找任务,终于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在市场上打响了十六化建的品牌。

  我1994年退休,今年已经80岁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化工大国,这是无数化建人拼搏奋斗的结果,能够参与其中,我很自豪!但我们距离化工强国的目标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这也需要我们‘化建人’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和精神,不断发展、科学发展!我总是这样想:“我们是祖国化学工业的排头兵,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冲锋在哪里。我们也是国家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有国家好,公司好,我们才更好!”

  (本文系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吴灵口述,覃宪整理。)


相关推荐

内蒙古:绿氢项目不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

  近日,内蒙古能源局、工信厅等部门联合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办法》明确,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绿氢项目和制氢加氢一体站,绿氢项目不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

2024-04-19     中化新网

中国石化完成哈萨克斯坦聚乙烯项目股权交割

该项目位于哈萨克斯坦阿特劳州的卡拉巴丹经济特区,旨在利用哈萨克斯坦最大的油田——田吉兹油田所分离的乙烷原料,建设一套年产能125万吨的聚乙烯装置。项目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许可工艺,可生产约22种具有高市场...

2024-04-19     中化新网

金风科技风电耦合制5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开工

  4月18日,金风科技兴安盟风电耦合制5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在内蒙古兴安盟开工,由此项目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2023年11月,金风科技与世界航运巨头A.P.穆勒-马士基签署了年产50万吨的长期绿色....

2024-04-19     中化新网

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青海国投与五矿集团筹划产业合作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4月19日发布公告,盐湖股份于4月18日收到控股股东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告知函》,青海国投正在与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筹划开展盐湖产业战略合作事宜,双方将共建世...

2024-04-19     中化新网

气体行业筹建数字人工智能百人会

  4月18日,由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气体行业数字人工智能百人会筹备会在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园召开。

2024-04-19     中国化工报

北京化工集团新品牌正式发布

  4月17日,北京化工集团召开了以“京工细作生生不息”为主题的“三品”战略大会暨品牌发布会,新品牌正式向社会发布,吉祥物“京燕”同场亮相。

2024-04-19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