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光谱技术为工业催化剂活性位点识别和反应机理解析提供了实时、精准的动态观测手段。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朱明辉教授通过创新性的动态光谱技术,首次实现了对甲醇水蒸气重整(methanol steam reforming, MSR)反应网络的实时解析,明确了Cu-Zn界面的双功能催化机制,为理性设计高性能制氢催化剂提供了理论基础。所发展的同位素调制激发结合相敏检测的漫反射红外傅立叶变换光谱技术(ME-PSD-DRIFTS)为多相催化反应机理研究开辟了新途径。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CuZnO催化剂上甲醇重整制氢反应流程图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在构建未来可持续能源体系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其中,甲醇水蒸气重整(methanol steam reforming, MSR)因其反应条件温和、氢气产率高而成为最具应用前景的制氢技术之一。铜基催化剂凭借其优异的活性和较低的CO选择性在该反应中展现出独特优势。然而,现有研究对MSR反应中活性位点的本质认识仍存在争议,对反应机制的阐释也多基于静态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这严重制约了高性能催化剂的理性设计。
为突破这一瓶颈,本研究创新性地采用ME-PSD-DRIFTS方法首次实现了对Cu-Zn催化剂表面反应动力学的原位动态解析。研究采用自主研发的低死体积原位漫反射池系统,其优化的原位池腔内结构具有极低的气体平均停留时间,且独特设计的双ZnSe凸透镜漫反射光学附件系统可最大限度提升信号强度。通过周期性切换同位素原料(H/D、12C/13C)的调制激发方式,结合相敏检测技术,成功构建了“动态信号提取”的研究范式。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区分活性中间体与旁观物种,为揭示MSR反应的真实机制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实验结果表明,Cu-Zn界面协同作用在催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甲醇在Cu位点上优先吸附解离形成甲氧基(CH₃O*),而ZnO主要负责水分子的吸附。关键中间体甲酸盐(HCOO*)的形成被证实是通过甲氧基与表面羟基的相互作用实现的,且其C-H键中的氢原子来源于甲醇分子而非水分子。相敏检测技术进一步揭示甲氧基脱氢步骤是该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程序升温表面反应实验排除了CO路径的可能性,证实甲酸盐直接分解为CO₂和H₂的路径主导整个反应过程。此外,通过碳同位素示踪实验明确了表面碳酸盐物种的旁观者角色。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对MSR反应机理的理解,更为设计高效铜基制氢催化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陶瓷材料的研发与生产进程中,材料的透明性和雾度是衡量其品质与应用价值的关键指标之一。气相二氧化硅(气硅)作为一种性能独特的无机纳米材料,凭借其极小的粒径、高比表面积以及良好的分散性等优势,在陶瓷...
8月11日,从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获悉,国内首批自主研发海洋工程柔性制造智能焊接机器人设备系统在天津集成完工,进入测试验收阶段,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装备关键节点柔性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对加快培育发...
山西是资源型经济省份和碳排放大省,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发展战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意义重大。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催化反应工程团队段学志教授、曹约强特聘研究员基于吸附构型匹配策略在炔烃加氢催化剂创制方面取得新进展,构建兼具表面Pd1Sb2三原子位点与近表面Pd位点(Pdns)的PdSb金属间化合...
中化新网讯8月6日至8日,以“生物工程塑造未来产业”为主题的第二届生物反应器工程与生物制造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齐聚,共同探讨生物反应器工....
8月6日上午,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孤东油区的天空铺满薄云。指着孤东827P5井场西南角一组顶着“光伏板”的装置,采油管理四区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注采管控岗员工胡建军介绍说:“这是凝热板,采用太空绿能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