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具备耐高温、耐腐蚀、良好的导电导热性等特点,是被称为“黑色黄金”的新材料之王。近几年来新能源行业出现暴发式增长。受益于风电叶片大型化、光伏硅片大尺寸和氢燃料电池车的大规模量产,碳纤维在新能源领域的需求高速增长。化工大省山东正在趁势而上。
项目落地 喜报频传
山东作为化工大省,一直将发展新材料产业视为省“十强产业”的重中之重。作为新材料之王的碳纤维,早已被山东省提上产业发展日程,各地也频频传来碳纤维项目落地的消息。
山东泰安积极向新材料产业转型,将目标锁定在碳纤维领域。目前,山东泰安国泰大成新材料科技产业园碳纤维项目已完成5万平方米的碳纤维国家级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70亿元,主要建设2.5万吨/年的原丝生产线以及1万吨/年的高端碳纤维生产线。今年1月,该项目分别就循环水系统、脱盐水系统采购及安装进行了公开招标。目前项目正在进行后期的设备安装调试收尾阶段, 预计年底全部建成投产。
临沂作为化工大市,2020年临沂下属沂源县县政府与兰州纤维签订项目框架合作,在碳纤维及其下游进行深入合作。其中二期项目包括碳纤维原丝5万吨/年、碳化2.5万吨/年。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当中,预计年底试产。
青岛作为山东科技前沿城市,对碳纤维也情有独钟。此前,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供销社引进山东大学碳纤维复合材料海洋应用工程技术研究院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主要建设碳纤维复合材料基地,实现军民融合协同发展应用示范。
精诚合作 破解难题
为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山东化企纷纷展开与各方的合作。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碳纤维助力“大国重器”。例如我国首个大型复合材料液氧贮箱通过验证,快舟一号乙运载火箭发动机碳纤维缠绕壳体通过水压爆破等都有碳纤维进行助力。
在山东威海,作为我国第一家从事碳纤维研发生产的民营企业——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此前与北京化工大学共同承担了高强型碳纤维高效制备产业化技术项目。该项目可实现500米/分钟级原丝纺丝速度的稳定运行,产品经碳化后各性能指标及其稳定性与国际T700S级碳纤维相当。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为国内率先突破,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后,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更是成了中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商用飞机C919首家通过PCD预批准的国产碳纤维生产商,成为填补我国大型救援/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领域空白的蛟龙AG600的碳纤维主力供应商。
山东威海的另一家碳纤维企业——威海光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主导研发了碳纤维复合材料预浸及制品项目、碳纤维树脂项目、碳纤维复材高端磨具项目、高端靶机项目、航空航天复材项目等15个高端产业链项目。在2021年11月13日由航天火箭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快舟一号乙(KZ-1B)运载火箭一级发动机碳纤维缠绕壳体便是采用了光威复材碳纤维成功通过水压爆破考核。这是2021年10月23日快舟一号乙(KZ-1B)三级发动机壳体水压爆破试验后又一成功试验。目前,威海光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凭借一系列高端装备碳纤维产品的研发应用,已经打通上下游,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国内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生态高地。
大力扶持 飞跃发展
为发展碳纤维产业,山东在威海临港区建立碳纤维产业园,并制定出台《支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令山东的碳纤维产业从技术研发、高端碳纤维产品制造等方面得到了实质性的飞跃发展。
山东在碳纤维产业园建立起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链的联盟,带领产业链上下游成员单位,全面推行强链、延链、补链,为碳纤维产业事业在山东省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据了解,2021年,山东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产业集群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36家,实现营业收入304.64亿元,同比增长25.8%;利润36.04亿元,同比增长25.4%。
眼下,在山东碳纤维产业园,以威海拓展为核心的“国字号”碳纤维产业基地引进了高端科研平台——山大威海工研院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工程中心,建立了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为园区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
据山东威海临港区碳纤维产业园办公室主任江宜静介绍,目前产业园已引进了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新材料研究中心、北京化工大学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分中心、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汽车轻量化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山东省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大学汽车轻量化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威海)-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的先进制造业联合研究中心。这些科研机构都在碳纤维产业具有领先水平。
江宜静表示,未来10~15年,威海临港区将以该碳纤维产业园为核心载体,以我国碳纤维知名企业——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为产业龙头,打造国家级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实现碳纤维产业产值从百亿元到千亿元的升级跨越。
(本系列报道到此结束)
11月17日,在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和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2023年中国复合材料行业年会上,上海金山区分别与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复合材料工...
11月9日,杭州和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和顺科技)发布公告显示,公司将使用部分超募资金与廊坊市恒守新材料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恒守新材料)共同出资1.08亿元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碳材科技...
11月9日,中国碳纤维产业链创新发展论坛暨2023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碳纤维分会年会在江苏丹阳召开。业界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国产碳纤维技术提升、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展及展望、超高性能碳纤维开发与挑...
近日,东丽株式会社表示,其子公司东丽碳纤维欧洲公司将扩大其法国Abidos工厂的常规丝束中高模量碳纤维产能,其产能从每年5000吨提高到每年6000吨,预计2025年开始生产。
“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极有可能成为化纤企业竞争的分水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在9月25~27日举行的第29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暨第10届中国碳谷碳纤维产业大会上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