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河油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开发,目前到了高含水、低采油速度阶段,怎么挖掘出老区全部潜力,什么样的方子能够提高采收率,我们历时5年,开展聚合物驱技术攻关,今年终于进入矿场实施阶段,目前注入井见到很好的压力反应。”5月26日,在江汉油田八面河油区聚合物驱技术项目实施现场,江汉油田三次采油专家、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何建华介绍说。
聚合物驱技术是指在注入水中加入聚合物,改善油水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从而提高采收率。为了找到适合八面河普通稠油油藏的聚合物,何建华调研了大量文献资料。此前,业界都是通过大分子量聚合物抵抗高钙镁,但是八面河油区的钙镁含量实在太高了,室内评价中这些大分子注入性困扰着团队。何建华把这个问题一直放在心里,借着参加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交流会的时机,与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专家团队共同探讨八面河这种高钙镁稠油油藏,并组成攻关团队进行联合攻关。何建华作为技术首席,带领攻关团队不知道在室内做了多少次试验、评价、优化,也不知道经历多少次推倒重来,最终完成一种悬浮微晶聚合物体系,利用钙镁离子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变钙镁离子的降粘作用为增粘作用,实现聚合物由害怕钙镁转变为利用钙镁增粘增效和谐共处。
方案论证期间,实验室与现场是有差异的。实验室评价是最理想的结果,如何真实反应聚合物在地下的效果,团队一方面放开思路,不断优化评价手段,利用微观可视化、一维、二维物理模拟手段,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反应驱油过程。另一方面补充新钻井及密闭取心资料,通过数字化建立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聚合物的注入方式及注采参数。方案编制好后遇上低油价,为降低成本提高方案可实施性,何建华又带着团队重新优化配方,终于找到更好的增粘剂。通过分公司审查时,他像孩子一般笑了,很甜。
“现场实施阶段,情况复杂多变,无论是注入系统,还是注聚水源都存在一定的未知,当问题出现时,就要见招拆招。聚合物驱技术就是给八面河老区油藏注入一针“强心剂”,让其能够重新焕发青春活力,而现阶段就像正式打针前做皮试,没人能保证注聚试验的一帆风顺,但对于技术研发成熟尤为重要。”何建华说。现场注聚仅10天,就发现注入设备的压力异常高,而井口排量却快速下降,第一时间判断为静混器结垢堵塞。他们将静混器拆开检查,在其内部发现大量沉积物,几乎将管线堵死。将沉积物分析化验后,最终确认是现场设备配制条件与实验室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混配不均匀,局部产生沉淀。发现问题后,何建华带领大家夜以继日攻关,从体系配方和工艺流程两方面入手改进,最终解决结垢问题,确保注入正常。
目前,该注聚项目正在江汉油田八面河油区紧锣密鼓地进行,何建华在现场跟踪数月,焦虑、忐忑、欣喜,诸多心情皆有。如项目成功,仅试验区就可提高采收率9%,若在八面河南区推广,可盘活8000多万吨地质储量,在现有勘探难度大、后备储量接替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实现八面河油田稳油、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月16日,针对组合预警系统发现的陵72斜-9井结蜡问题,江汉油田工程院采油气工程所副所长龚兵通过优化热洗方案,现场指导热洗施工使该井恢复正常,截止目前,该井检泵周期达到1354天,周期内产油9572...
今年以来,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狠抓源头降本、强化采购降本、深耕技术降本,坚定走好气田低成本、高效益开发之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气田焦石坝老区开发成本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
实施科研人才一体化管理模式一年来,江汉油田工程院积极发挥科技支撑优势,以坪北工程所为平台,为坪北老区效益开发持续提供科技动能,以投产即高产为目标,精心组织设计及实施,2022年新井试油工作中取得明显成...
南疆五月,左右江畔,生机勃发。地处我国西南的左右江革命老区“老少边山”特点突出,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升级以及对外开放等深入推进,老区振兴步伐不断加快,昔日的边远山区正成为开发开放的前沿...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国庆期间,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复兴、白马等众多新领域、新层系井及老区立体开发调整井测试均获成功,为新中国成立72周年献上一份生日大礼。
查回压、测电流、调掺水……7月19日,天蒙蒙亮,中石化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广华采油管理区浩口站员工李雄刚,就早早来到自个包保的高产井—广531井井场上,查看油井生产运行情况。一番忙活后,他收拾好工具,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