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由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团队研发的国内首套110标准立方米海水直接制氢装备出征广东,即将开启陆上试验。
东福研究院表示,此前该院在福清市兴化湾联合开展了1.2标准立方米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海上中试,通过“东福一号”,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团队在全球首创的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得到验证。
从1.2标准立方米升级到110标准立方米,需要突破的技术难点重重。
首先是体积问题。“‘东福一号’是1.2标准立方米的制氢装置,仅电解槽体积就跟1个集装箱差不多。如果按同原理将装置等比例放大,110标准立方米海水直接制氢装置将非常大。”东福研究院总经理刘泰生表示,装置面积大不仅移动不便,在海上还容易出现安全风险。
为破解这个难题,东福研究院科研团队从去年5月开始技术攻关,终于找到最优方案。他们采取分体式系统,将电解液循环、海水无淡化传质和制氢单元分离,研发先进的膜组件,提高流量匹配,将体积变小。最终,110标准立方米海水直接制氢装置体积大幅减小,完全适合海上布置。科研团队表示,该海水直接制氢装置是“东福一号”的迭代升级版,将实现每小时制成110立方米的氢气,这意味着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走向产业化、规模化。
技术产业化,还需打造更完善的配套和辅助系统。针对海上装置面临的海水晃动、腐蚀等问题,东福研究院科研团队研发了一套工业化系统,集成智慧供电、自动控制、消防、安全警报等功能,可以实时保障装置安全运行。8月,东福研究院科研团队完成该装置主体设备的研发设计、计算校核、制造等工作,陆上试验完成后,将投入海上试验。
东方电气表示,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可与深远海的海上风电、海上光伏、石油钻井平台等结合,实现深远海风电等绿色电力就地消纳,实现绿氢生产、储存和供应,解决深远海风电难以传输回陆地的难题,大幅降低风电传输/消纳成本和制氢成本,并进一步就地转化生产绿氨、绿色甲醇等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在内陆地区,该技术可用于石化领域气田采出水/油田采出水、火电厂脱硫废水等工业废水制氢,以及城市内的生活污水制氢,有效降低水处理成本,实现产氢增值。此外,针对西北地区风光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匮乏的现状,该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生活生产废水、苦咸水、盐湖水等制氢,解决清洁能源消纳和利用问题。
5月16日,中国化学所属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的福建中沙古雷150万吨/年乙烯东部水系统项目1号消防泵站机械竣工仪式在项目现场举行。
中化新网讯 5月12日,由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承担设计的内蒙古宝丰煤基烯烃项目(一期)蒸汽裂解装置开汽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至此,该公司承担设计的三个系列甲醇制烯烃装置等共52个主项全面建成投产,内蒙...
近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推出中国化学工程科技公司、上海蓝亚石化设备检测所等一批典型成功实践案例,以全面推动AI赋能新型工业化落地。
5月14日,寰球吉林化建公司员工技能开发中心焊接考试车间完成吉林市管道自熔自动焊首次考试,成功通过考试的人员获得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