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套110标方海水制氢装备陆上试验将启

中化新网讯 近日,由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团队研发的国内首套110标准立方米海水直接制氢装备出征广东,即将开启陆上试验。

东福研究院表示,此前该院在福清市兴化湾联合开展了1.2标准立方米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海上中试,通过“东福一号”,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团队在全球首创的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得到验证。

从1.2标准立方米升级到110标准立方米,需要突破的技术难点重重。

首先是体积问题。“‘东福一号’是1.2标准立方米的制氢装置,仅电解槽体积就跟1个集装箱差不多。如果按同原理将装置等比例放大,110标准立方米海水直接制氢装置将非常大。”东福研究院总经理刘泰生表示,装置面积大不仅移动不便,在海上还容易出现安全风险。

为破解这个难题,东福研究院科研团队从去年5月开始技术攻关,终于找到最优方案。他们采取分体式系统,将电解液循环、海水无淡化传质和制氢单元分离,研发先进的膜组件,提高流量匹配,将体积变小。最终,110标准立方米海水直接制氢装置体积大幅减小,完全适合海上布置。科研团队表示,该海水直接制氢装置是“东福一号”的迭代升级版,将实现每小时制成110立方米的氢气,这意味着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走向产业化、规模化。

技术产业化,还需打造更完善的配套和辅助系统。针对海上装置面临的海水晃动、腐蚀等问题,东福研究院科研团队研发了一套工业化系统,集成智慧供电、自动控制、消防、安全警报等功能,可以实时保障装置安全运行。8月,东福研究院科研团队完成该装置主体设备的研发设计、计算校核、制造等工作,陆上试验完成后,将投入海上试验。

东方电气表示,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可与深远海的海上风电、海上光伏、石油钻井平台等结合,实现深远海风电等绿色电力就地消纳,实现绿氢生产、储存和供应,解决深远海风电难以传输回陆地的难题,大幅降低风电传输/消纳成本和制氢成本,并进一步就地转化生产绿氨、绿色甲醇等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在内陆地区,该技术可用于石化领域气田采出水/油田采出水、火电厂脱硫废水等工业废水制氢,以及城市内的生活污水制氢,有效降低水处理成本,实现产氢增值。此外,针对西北地区风光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匮乏的现状,该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生活生产废水、苦咸水、盐湖水等制氢,解决清洁能源消纳和利用问题。

相关推荐

为硫黄储运系统安上“智慧眼”

  “以前,检查硫黄取料机刮板压力,需要停机操作。如今,视频监控系统完成升级,在控制室远程操作料仓挡墙上的摄像机,就能清楚查看40米开外取料机仪表盘上的数值,就像是给内操人员配备了‘智慧眼’,方便多了...

2025-04-16     中国化工报

中油测井协同作业助效率翻番

  近日,由中油测井长庆分公司承测的丹42-01-01H井,以测井资料优等品率达100%顺利通过解释评价验收。

2025-04-16     中国化工报

海南炼化投用新型井盖密封设施

  日前,海南炼化在芳烃装置创新设计并投用新型含油污水井盖密封设施,有效提升含油污水井盖对异味的封堵性能。

2025-04-16     中国化工报

吉化国产化减速箱通过运行考核

  近日,从吉林石化公司第三ABS装置传来消息——历时46天稳定运行验证,3#挤出机首台国产化减速箱成功通过运行考核,设备无振动、无杂音。

2025-04-16     中国化工报

国家管网智能装备基地揭牌

  近日,国家管网集团储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储运技术公司)智能装备基地揭牌仪式在天津经开区举行。

2025-04-16     中国化工报

化工设备行业共探数字化转型路径

  与会专家从政策导向、技术突破、市场需求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交流,为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2025-04-16     中国化工报